为后续修复提供数据支撑 大足首次系统探测圆觉洞文物本体
文保人员正在用光谱反射仪探测元素成分。
新渝报讯(记者 李东 陈柯男 文/图)近日,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内,文保人员正紧锣密鼓地对文物本体进行无损探测和检测。此次针对造像本体的全面深入“体检”,旨在为后续修复方案的制定提供坚实的数据支撑。这是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工作开展以来,首次对造像本体进行的系统性探测和检测。
10月26日,记者在圆觉洞现场看到,文保人员正全神贯注地对文物本体进行探测,不放过任何一个细微之处。此次探测重点聚焦石刻造像本体母岩的风化程度和深度,以及造像表面历史上彩绘、贴金的范围。文保人员利用贯入阻力仪探测石刻造像母岩风化程度和深度时发现,圆觉洞内不同位置的风化差异性极为明显。这一情况给后期加固措施的制定带来了巨大挑战。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文保人员李彬介绍:“有的地方是保存得比较好的,但是局部弱层发育的位置,风化程度和风化深度要超过我们以往的想象。这将增大病害调查和后期修复治理的难度,因为我们要针对不同的位置,做出有区别的针对性的治理方案。”
在历史上,圆觉洞内的石刻造像曾多次经历彩绘和金箔贴金,如今造像表面的彩绘层和贴金层已模糊不清甚至脱落殆尽。文保人员此次通过光谱反射仪等设备检测造像表面残留的各种元素成分,进而推测彩绘和贴金的范围。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圆觉洞内只有石刻造像贴了金箔,然而在此次探测中,文保人员有了重大新发现。“我们发现贴金的范围比我们以往想象的更大,在主尊的3个造像,它的莲台和基座上面都有多处金元素,这表明它这个基座和这个莲台以往都是贴过金的。”李彬告诉记者。
接下来,文保人员还将利用超声波探伤检测文物内部的裂纹、空洞或不均匀结构等问题,同时利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发现文物中隐藏的细节,以便更好地理解文物本体的构造和历史。据悉,在此之前,前期勘查研究主要围绕圆觉洞结构稳定性问题、水害勘查和治理、风化病害研究、本体加固材料专项研究等方面开展工作。此次对造像本体进行系统探测尚属首次,该项工作将持续约半个月,最终形成系统的文物本体病害数据资料,为后期修复奠定基础。
圆觉洞作为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宝顶山石刻艺术之冠”,它凝聚了宋代佛教人物雕塑艺术的巅峰之作。其奇妙的光影效果、巧妙的排水系统以及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有着“三绝”之称。然而,岁月的侵蚀让圆觉洞“百病缠身”,大跨度平顶洞窟顶板失稳险情加重、渗水和长期潮湿、造像石质胎体风化加剧、金箔彩绘起翘脱落等系列病害相互影响,给保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为了攻克这些难题,继“千手观音”之后,全国重点文物抢救性保护工程再次落地大足石刻,来自全国的多学科专家计划用7年时间,“治好”这个中国石窟寺的代表之作。2023年8月,由大足石刻研究院牵头实施的大足石刻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综合性保护工程前期勘察研究工作正式启动。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介绍,将采用多学科联合攻关的方式,汇聚来自全国各地的8所高校和研究院,完成圆觉洞保存现状调查和三维测绘及数字化、圆觉洞考古调查研究与价值发掘、圆觉洞顶板岩体安全状态勘察工作、圆觉洞区域岩体稳定性勘察研究、圆觉洞区域水害勘察评估、圆觉洞造像本体风化病害研究等7个子项内容,并计划于2025年12月完成前期勘察研究,制定圆觉洞综合性保护修复方案,随后再进入下一阶段的本体修复工作。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