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区人大代表谭均 把联系、服务、造福群众作为基层治理的落脚点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基层治理就是‘治人治心’,只要把人的工作做好做通了,振兴就势在必得。”大足区人大代表谭均告诉记者,他从小在农村长大,深知基层治理有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从2016年放弃经商回乡当村干部,到2022年连续两届当选大足区人大代表,谭均一直以来将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群众的落脚点放在加强基层治理上。
“那时大部分村民都选择外出务工,在家的就只有老人小孩,‘空心化’问题严重,我们就萌生出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让村民回乡,在家门口就业。”2018年,作为大足区人大代表及高坪镇冒咕村村主任,谭均实地调研后又咨询行业专家,建议村“两委”结合冒咕村丰富的自然环境与村民长期的养蜂基础,成立合作社,以“合作社+农户+电商”的方式,实现蜂蜜产业规模化发展。有了发展产业的想法后,村“两委”召集村民开院坝会,共同提建议、谈想法。
“院坝会上大部分村民都不同意入股,对用地问题有顾虑。”谭均说,那时村民养蜂都是自产自销,没看见实效前,谁都不敢第一个“吃螃蟹”。谭均见此,当场提出带村民一起外出考察的建议。于是,他带领了全村14户蜂蜜养殖代表,到綦江区中峰镇现场观摩当地的规模化养蜂。“回来后,大家都充满了信心,去过的村民主动给没去的村民讲见闻、谈效果、做宣传,带动性极强,最后村民都主动通过土地折算资金的方式入股了合作社。”目前,冒咕村蜜蜂养殖户已从14户增长至40余户,建立了3个蜜蜂产业园。谭均说:“尊重民意,引导村民进行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自我监督的乡村自治,是我们在乡村产业发展中的重要经验,它能让大家迅速拧成一股绳,达成产业发展的共识。”
“产业发展了,大家的生活富起来了,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是我最担心的。”谭均说,冒咕村老龄人口较多,子女长期不在家,导致一些空巢老人出现抑郁倾向,同时村里的娱乐活动单一,且主要以棋牌为主。2022年,为提振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冒咕村联合大足区图书馆打造了冒咕田园图书馆,提供农业种植、当代文学、社会科学、诗词歌赋等数十种图书供村民阅读。同年,还举办文艺汇演6次,在元宵、端午、中秋等节日,组织村民一起包粽子、煮汤圆、写对联等,极大丰富了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记者 余佳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