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文化赋能 产业崛起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11-16 11:20:28 浏览次数: 【字体:

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

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

“飞天”刀剪。

“飞天”刀剪。

石雕创作。

石雕创作。

大足石刻文创园。

大足石刻文创园。

石刻景区游人如织。

石刻景区游人如织。

  

□新渝报记者张琦
  文化赋能创新驱动,启动发展动力引擎。
  前不久,四川眉山市三苏文化陈列馆的石雕雕刻工程也已完工。这些石雕作品,出自“大足雕客”黄珍学和他的石雕团队之手。
  能够承接下该工程,除了黄珍学团队精湛的石雕技艺,还有一个原因则是声名鹊起的“大足雕客”劳务品牌。“大足雕客”与国内外291家雕塑企业、园林景观公司等建立了长期用人合作关系,还与福建惠安、广东云浮等11个石雕、玉雕、石材重点产区达成定向培育合作,并与广东、福建等33家人力资源公司建立“大足雕客”人事代理机制。此外,大足石刻文创园每年还组织在培高校、中职学生到园区企业进行双向选择,预计三年内实现园区内就业6000余人。
  目前,“大足雕客”创业从业人员已达11万余人,其中精品小雕从业人员4.8万人,市政雕塑、文化广场、红色纪念雕塑工程从业人员6万余人,年创收达200亿元。
  这只是大足石刻文化赋能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大足石刻是石雕文创产业发展的根基,秉承保护与发展并重的理念,近年来,由大足石刻衍生出的以石刻旅游、石雕产业为主的文化产业和石雕、剪纸、竹雕、泥塑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蓬勃发展。
  如今的大足,正把保护好、研究好、利用好大足石刻作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全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升级了传统产业、聚集了新兴产业。

传统五金产业——
擦亮“千年品牌”
大足五金以龙水镇为中心,辐射全区16个镇街,共有生产企业和专业户2000多家、从业人员15万余人,形成了日用五金、工具五金、建筑五金、家用五金、材料五金等12大门类、200多个品种、10000多个花色的产品体系,五金产业年产值近300亿元。
  与石雕技艺相同,大足五金产业同样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
  公元882年,“三川”战乱,昌元(今荣昌)县令韦君靖“合置义军,招安户口”,在龙水打造兵器,带领义军讨伐平乱,先后阻击韩秀升进逼巴渝,收复合州,大破陈敬瑄主力,杀敌五万余人,被任命为昌州刺史等职。公元892年,韦君靖筑永昌寨于大足,并在北山雕刻佛像庇佑祈福,后续也有众多民间百姓捐建供养石刻造像,成就了北山石刻摩崖造像群。公元1174年,赵智凤拉开了宝顶山石窟建造序幕。历时270年之久的北山石刻和长达70余年的宝顶山石刻镌造,推动大足五金由“兵器”向“匠具”转型。
  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重庆成为“陪都”,大量生产炮弹,其边角余料和炮弹残片,因质优价廉钢火好,适宜作为刃口材料,成为龙水五金匠人的“宝贝”,广泛用于生产刀具。期间,涌现出了“四川洋刀”“金忠洋刀”“国货小刀”“唐字剃刀”“郭字裁剪”“罗字中剪”“夏字花剪”等畅销刀剪。新中国成立后,龙水逐渐成为全国小五金生产基地。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户办企业如雨后春笋,呈现出“炉火熊熊叮当响、家家户户打铁忙”的繁荣景象。
  虽然大足五金起步较早,迎着改革的春风生根发芽,但却未能顺着开放的浪潮发展壮大,在国际贸易全球化进程中,没有抓住机遇走出国门,转型升级面临企业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较低、研发投入较少、品牌培育滞后、经营管理水平落后等诸多痛点。
  为推动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2020年10月,大足区委、区政府出台《大足五金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0—2025年)》,提出“加快打造中国西部五金城,擦亮大足五金千年品牌”,运用数字经济、智能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等模式加快五金产业改造、提升、发展。配套支持发展五金精密模具、支持提升五金研发设计水平、支持办好五金博览会等10条专项政策。成立“大足区五金产业发展中心”,赋予承担推动全区五金产业发展职责。
  按照计划,到2025年,大足五金产业工业总产值将达到400亿元。

大足石雕技艺——
传承镌刻千年
  不久前,一场大足石雕传统技艺传承仪式在大足石刻文创产业公共实训基地举行。作为国家艺术基金2022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的一部分,活动邀请大足、安岳两地石雕技艺传承人,四川美术学院专家和工匠代表齐聚一堂,对大足石雕代表性作品日月观音头像雕刻全过程进行记录与学习,提升石雕行业整体技术水平。
  活动中,大足石雕第十六代传承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能风手握刻刀,一刻一划间,一件精美的日月观音头像逐渐雕琢而成,一旁的摄影机从多个角度记录下了整个过程。
  大足石雕与大足石刻相伴而生,传承至今已逾1300余年。公元758年大足建县以前,就有一批擅长石雕的匠师活跃于境内。唐末五代时期,一大批石雕匠师在大足北山开龛造像数千尊,成为当时全国技法精湛绝伦、数量首屈一指的石刻造像群。进入宋代,大足石雕技艺世代师徒相传、示范相授,大足石雕作品的艺术走向辉煌的巅峰。宋蒙战争以来,大规模石雕建筑一度停滞。到明代,恢复了石雕创作,匠师冯永受等在大足开凿石刻造像。明末清初,大足石雕再度衰微。康熙以后,匠师张仁山、向启荣等操刀雕刻,有少量作品存世。民国时期,大足李洁然擅长石雕、木雕,传授给徒弟宋雨田。建国后,宋雨田曾作画屏《喜鹊闹梅》送献于人民大会堂。雕塑师宋雨庭、王明清等以雕刻技术行艺于大足、安岳等地。改革开放后,一大批农民石雕队伍崛起。
  发展至今,以刘能风、张连生、蒋根华等为代表,大足形成了一群数量可观的石雕工艺队伍,对中国石刻艺术、中国美术史乃至世界美术史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大足石雕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实用性和装饰性,极具观赏价值、收藏价值和社会价值。大足石雕作品畅销国内外,年创造产值20亿元,带动上万人就业,为精准扶贫和大足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为更好传承大足石雕技艺,近几年,大足区已举办4届石雕大赛,开办5期石雕人才高级研修班,开展了石雕进校园、大师带徒等系列活动。大足区职教中心自2010年起就创办了石雕石刻专业,并成功创建全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重点专业,为大足乃至全国各地雕刻企业培养专业人才1000多人。
  2021年5月,大足石雕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产业升级迭代——
文创园拔地而起
  为更好弘扬石刻文化、振兴文创产业,2019年初,大足区在三驱镇设立大足石刻文创园。短短3年时间里,园区已累计签约入驻企业162家、总投资209亿元,包括城市雕塑、石雕、木雕、铜雕、陶艺及各种工艺美术品、文旅配套企业,被评为“重庆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目前,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六匠文创、艺鼎雕塑、莲山艺术基地等企业陆续建成投产,富瑞、科得平艺术装配式建筑等项目正加快建设。
  走进重庆六匠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位于大足石刻文创园的厂房,工人们正忙着生产一批创意灯具外壳。六匠文创公司是园区第一家投产的企业,从签约入驻到正式生产,只用时6个月。投产后的第一个月,公司就实现产值1800万元。
  大足石刻文创园的快速建设,还得益于一开始就以招商引才为突破口,重点吸引行业龙头企业,从而带动企业向园区聚集。
  2019年5月,园区招商组多次赶往石雕石材行业龙头企业聚集地——福建南安市水头镇招商引资。招商组一次次赶往水头镇,一次次用心沟通,商人黄尚荣被打动了,他和几名合作伙伴成立重庆市圣辉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购地1000亩,计划3年投资40亿元,打造一个“园中园”——西部石雕石材产业园。
  圣辉公司的带动作用也很快凸显出来,半年后,文创园一期3000亩土地基本入驻完毕。截至目前,园区已建成标准厂房66万平方米。
  园区还坚持“产城景文”一体打造,融合雕塑艺术、农业农旅、文旅文创等元素,建设“产业+文化+旅游”的特色园区和艺术小镇。以艺术家小镇、“川美?良仓1958”众创空间和大足石雕研究院三个创新引擎为引,园区已和5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19名知名艺术家、23名省级工艺美术大师、5名教授签约建立大师工作室,加速形成10万平方米美学艺术聚落。
  “接下来,园区将全力争创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重点培育‘雕塑文创、工艺美术、数字文创’三个特色产业,加速聚集产业链,聚合上下游,营造生态圈,力争“十四五”末集聚企业500家以上,吸纳就业人口上万人,成为100亿级产业集群,建成中国最大雕塑文创产业基地。”三驱镇党委书记、大足石刻文创园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唐陈说。

建设全域旅游——
国际文旅名城呼之欲出
  依托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旅游业一直是大足的支柱产业之一。
  2021年,大足共接待游客2945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总收入153.9亿,同比增长25.6%。今年1—9月,大足已接待游客2405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1亿元。
  1947年,梁思成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首次向世人介绍大足石刻,即刻便引发了巨大的轰动,震撼全世界。然而,彼时战火纷飞的中国,却无力顾及大足石刻的开发与研究。20世纪80年代,当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过神州大地,大足石刻也开始渐露出她绰约的风姿。世纪之交,大足石刻迎来高光时刻——1999年,大足石刻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在多年砥砺经营下,如今的大足石刻已成为国家5A景区。
  此外,大足还拥有4A级景区1个(香国公园)、3A级景区3个(雍溪里、昌州古城、荷花山庄)、2A级景区1个(五金博物馆),国家水利风景区1个(龙水湖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2处。
  漫步北山,崖壁旁精美的石刻造像让人徜徉于一处时代的画廊;登上宝顶山,一幅幅石刻连环画仿佛一场永不谢幕的法会;泛舟龙水湖,“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美景令人流连忘返;探访老家·观音岩,那抹淡淡的乡愁总能激起人们的共鸣……
  今年7月20日,占地433亩的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该中心包括6000平方米主题广场、近3万平方米集散广场、室外生态停车场、车辆转运场及2.7公里游客步行道。其中,主体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内设旅游综合服务区、接待大厅及公共服务空间、数字影院、文化展示区、文化交流区、配套功能区等,致力于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景区导览、接驳、游购、休闲等服务。
  “大足石刻数字展示中心的投用,标志着大足旅游配套服务能力更上新台阶。”大足区文化旅游委主任陈奇林表示,大足正以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高标准打造世界知名研究院、全力建设国际知名旅游地为目标,做大世界遗产游、做强温泉养生游、做靓醉美乡村游,将大足打造成为游客到重庆的必游之地。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