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坚定不移走好特色产业高地建设之路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6-15 15:09:39 浏览次数: 【字体:

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最重要的就是要“强”在特色产业尤其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上。我们要坚定不移走好特色产业高地建设之路,着力构建多元支撑、竞争力强、可持续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奋力为建设富裕文明和谐美丽幸福新大足筑牢根基、添砖加瓦、保驾护航。
  一、正确认识建设特色产业高地的瞩目成就,切实增强主业主抓的积极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要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面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极不平凡的考验,大足始终坚持沉着应对、稳字当头,正确认识和把握“双循环”“双圈”“一区两群”等重大历史机遇,坚决直面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立足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抓住关键、精准发力,探索出了符合自身特点的制造业发展路径,即打造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以及大健康、现代商贸物流“6+2”特色产业集群。
  2021年,五金、汽摩、智能、静脉、锶盐、文创等特色产业实现规上工业产值764.1亿元、增长23.2%,占全区全部规上产值的92%,有力推动全区实现规上工业产值830.2亿元、增长21.1%,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38.7%;全部工业增加值总量295.2亿元、增长1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达13%,高于全市2.3个百分点,列全市第10位、主城区第6位、桥头堡城市第1位;工业经济综合运行指数列全市第1位。充分彰显了制造业在全区发展中“定海神针”的基础性地位,充分发挥了制造业“一业定乾坤”的重要作用。此外,在大健康产业方面,大足具备良好的中药产业基础,也具备富硒农产品等健康食品产业基础,还具备发展养老、康复等大健康配套产业充足条件,在全市生物医药浓厚的产业氛围下,这一产业极有可能在三年到五年内发展起来、取得突破。在现代商贸物流方面,目前正逢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宝贵历史机遇和战略机遇,以普洛斯和德恒物流基地为代表的公路物流,遍布全国各地,以大足国际商贸物流园为代表的公铁联营,已成功进入国家交通部规划和市口岸办多式联营工程重点建设项目,未来将打造成为市级乃至国家级多式联运示范基地,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的物流枢纽基地。
  实践充分证明,“6+2”特色产业集群与现代产业发展趋势和我区实际相衔接,同全区经济潜在增长水平相适应,充分考虑了各种变量,兼顾了发展的需要和可能,具有十分深厚的发展根基和前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6+2”特色产业发展,不换赛道、不改频道、不变口号,力争建成全国知名的特色产业高地,为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提供强大支撑。
  二、准确把握建设特色产业高地的总体要求,切实增强主管主推的主动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打造自主可控、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我们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正确方向前进,科学研判大势,直面前进中的问题、成长中的烦恼、转型中的阵痛,增强历史主动,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对建设特色产业高地提出的总体要求。
  坚持创新驱动,推动特色化发展。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使得创新成为了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发了国际、国内、市内产业分工重大调整,为我们建设特色产业高地提供了难得的赶超“机会窗口”。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创新才能自强、才能争先,要坚定不移走自主创新道路,把创新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建设特色产业高地,必须走“创新链+产业链”协同发展之路,坚持创新在特色产业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扶持产业发展众创空间,提供开放的创新创业载体,支持和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完善的产业创新体系,推动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在“6+2”特色产业新赛道中,坚决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在建设之初就加入其中,甚至主导智能网联专用车、光电影像、锶盐新材料、工业互联网等等一批重要赛场建设,成为竞赛新规则的重要制定者、新场地的重要主导者,牢牢占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坚持引育并举,推动集群化发展。产业集群化发展已成为经济发展的潮流,其基础就是产业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同时要求“我们不应该也不可能再简单重复过去的模式,而应该努力重塑新的产业链”。建设特色产业高地,推动“6+2”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关键就在于引育并举做优做强产业链。要在重点领域有所突破,特别是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引进龙头、培育拳头,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切实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要增强产业纵向韧性,通过加大技术改造、创新投入,使传统产业由成本优势转向研发、设计、服务等综合优势,加快前瞻性布局,在智能网联、新能源、生物医药等前沿领域进行新兴产业链布局,为不断做优存量、壮大增量奠定坚实基础。要着力构筑“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的全要素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左右拓展、纵深推进、融合发展,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可控,集群化发展更加稳定有序。
  坚持生态构建,推动高端化发展。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阶段的转换要求产业在整个全球价值链中不断地往上攀升,由过去的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鼎新’带动‘革故’,以增量带动存量,促进我国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坚定不移走高端化发展之路,实现产业高技术含量、产品高附加值和市场高占有率,是建设全市乃至全国知名特色产业高地的题中之义。要集中优势力量攻克研发生产中的关键共性难题,加快打造产业共享平台,形成力量布局、要素配置、人才队伍等体系化、协同化生态,加快实现产业高技术含量。要鼓励和扶持企业组建联合体,引导中小企业专注专业,走好“专精特新”发展之路,支持龙头企业、重点企业充分发挥产供销体系优势,形成与中小企业深度融合、相互嵌入式发展生态,加快实现产品高附加值。要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加强商标品牌创造和运用,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形成集研发设计、标准制定、产品认证、赛事会展、品牌营销等于一体的区域公共品牌生态,加快实现市场高占有率。
  坚持数字赋能,推动智能化发展。数字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正在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数字经济大而不强、快而不优”,同时强调要“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建设特色产业高地,关键在于要以龙头企业为抓手,深耕个性化定制、远程运维、柔性生产等智能制造领域,推动五金、汽摩、静脉等特色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要用好“揭榜挂帅”等机制吸引各方优势力量开展前沿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不断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为智能、锶盐、文创等特色产业注入强劲动力。要充分利用全国、全市不断扩大数字经济开放合作的重大机遇,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全面部署新一代通信网络基础设施,有序推动5g、工业互联网等建设部署和创新应用,推进大数据向研发、制造、物流、供应链等核心环节延伸,在数字产业化中创建更多的“大足场景”,贡献更多的“大足智慧”。
  坚持循环低碳,推动绿色化发展。当前,我国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仍是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立绿色低碳发展的经济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才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建设特色产业高地必须加快全面绿色转型,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其关键在于转型。要从严从紧推进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和绿色制造工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目标,综合运用绿色金融、碳交易市场等方面的有效举措,全力推动企业节能减排、超低排放改造,全面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效率。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绿色低碳发展中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作用,引导企业加大绿色生产技术研发应用,逐步推动企业生产经营模式向绿色低碳转变。要严格企业准入、化解过剩产能、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强化执法监察力度,引导企业主动担起主体责任,形成低碳循环、绿色生态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
  三、落细落实建设特色产业高地的重点任务,切实增强主角主唱的自觉性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地方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的一大实招,要结合自身条件和优势,推动高质量发展”。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紧跟全市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的步伐,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建设特色产业高地。
  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发展“研究院经济”,发挥研究院所科研能力、人才集聚作用,加速重大项目研发、关键技术攻关,力争实现国家级、市级重大科技项目、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落地大足“零”的突破,推动规上企业创新中心、技术中心广覆盖。完善“科技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型高成长企业”指导培育机制,打造高新技术企业培育闭环。积极探索以专家聘请、远程协同创新、知识成果协同研发、技术产业化等方式“借脑借智”,借助“外脑”攻克一批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
  大力优化产业链条。立足实际绘制产业链图谱,落实“一链一方案”,推动特色产业加快补链、强链、延链、稳链。严格落实“链长制”,以“链长”牵头,“链主”“头雁”企业为核心,积极推动产业链延伸、价值链提升、生态链打造。紧盯链条上的中高端环节,瞄准三类500强、行业龙头,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含量高、集聚效应强、发展潜力好的企业,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新跨越。
  强化企业梯度培育。狠抓龙头带动,每条产业链确定1—2家“链主”企业,遴选3—5家“头雁”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连续支持”等方式,加快培育一批市场占有率高、自主创新能力强、辐射带动面广、国内外影响力大、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制造业领军企业。大力支持“链主”“头雁”企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企业、高校、院所等组建产业链上下游共同体,协同开展产业链优化、供应链配套、产业孵化等活动。对标细分领域国内国际头部企业,加快开发及推广应用同品类、同规格替代升级产品,培育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优的“单项冠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加快推进智能制造。铺平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道路,精准提供诊断评估、规划设计、解决方案、培训指导等服务。聚焦企业设备数字化、管理模式数字化,推进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质量检测、经营管理、物流营销各环节数字化改造。深化工业互联网平台运用,积极推广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建设,大力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以工业互联网平台为依托,加速推动信息系统应用普及,促进企业生产、管理双向升级,打造一批市级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扩展“5g+工业互联网”应用场景,聚焦企业生产制造、研发、销售等领域,开展网络协同生产、远程个性化定制、远程协同研发等新场景开发、新模式应用。
  深入实施绿色制造。瞄准能耗“双控”要求,鼓励企业开展节能改造,推动绿色制造设备引进、技术创新及规模化应用,加快构建绿色产业体系,推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做强绿色制造业。大力实施降碳行动,以有序稳妥推进制造业降碳为目标,打造和申报一批绿色园区、绿色工厂、绿色产品,推动企业绿色改造。聚焦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锶盐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等重点领域,强化科技支撑,优化科创平台,狠抓技术攻关,强化成果应用,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科技,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突出抓好绿色招商,严格执行《重庆市产业投资准入工作手册》,强化产业准入和落后产能退出制度,落实项目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形成绿色发展硬性约束,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大力推进川渝协同,促进“一区两群”联动,合力打造绿色产业集群,积极参与绿色“一带一路”建设。
  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加速培育和引进工业设计、技术服务、工业大数据、信息咨询等细分领域企业,鼓励发展计量测试、检验检测等专业化技术服务。积极承接重庆工业设计产业城大足基地项目,重点培育一批国家级、市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设计研究院),逐步完善工业设计体系,不断提升工业设计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建立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系统和模式,推动产品生产从前端个性化定制向后端产品、设备故障诊断、远程运维、人员培训等领域延伸。
  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方法,积极推广整体成型加工、智能化生产、在线检测等先进生产方式和技术,提升产品全生命周期质量保证能力。强化标准引领,鼓励企业参与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建立适应市场需求的企业标准。引导重点企业加大自有品牌建设,利用标识解析等技术,深化区域公共品牌创建和运用,创新品牌营销模式,推进企业知识产权综合联系点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生态。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严格推进“放管服”改革,不断提升优化政务服务质量。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市级有关扶持政策,及时完善本地产业发展政策,深入推行“免申即享”“不来即享”惠企改革服务,全面优化政策支撑。加大企业“供水供电供气、用地用工用钱”等保障力度,配套完善住房、医疗、教育、文体、商业等生活服务设施,全面解决企业发展“后顾之忧”。健全完善领导干部联系企业和服务民营企业机制,持续深入开展“千名干部帮千企”等企业服务系列活动,不断提升“保姆式”服务企业水平。
      区经济信息委党委书记、主任晏大利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