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发挥专业优势 彰显政治担当 坚决当好城乡融合示范建设的主力军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6-13 15:58:55 浏览次数: 【字体:

区第三次党代会提出全力做好“城乡融合示范”这篇大文章,是区委高屋建瓴、审时度势作出的英明决策,立足当前、兼顾长远制定的行动纲领,为全区“十四五”城乡建设绘画美好蓝图。区委书记陈一清在建设城乡融合示范动员会议暨区委农村工作会议上对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做出了准确阐述,既精准指出大足建设城乡融合示范的特征、规律和方法,又阐明了工作方向、实施路径和目标定位。作为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区第三次党代会精神,其关键点、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在“建设”,重点在“示范”。
  一、基本情况
  马克思曾指出,“现代化的历史就是乡村城镇化的历史。”纵观城镇发展历史,要么因战略位置重要而成塞,要么因物产丰富结居而成城,要么因资源禀赋而成市,城镇化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结果,同时又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大足城市发展遵从自然原则,选址在一水环绕,二山环抱,三教融和,四方安泰的一个好地方。具有千年历史的大足,从晚唐至宋代,连续400年间农业兴旺,手工业、场镇发达,文化繁荣,艺术昌盛,人丁兴旺,社会和谐,城镇发展历史上曾有过辉煌的一页,这与大足的地理位置、特殊资源等条件密切相关。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大足建区后,在历届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秉承“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人文精神,在发展中提速提质。先后建成一批高品质小区,打造圣迹湖、香国公园等一批彰显城市品质、提升大足形象的城市公园,引进建设吾悦广场、大融城等大型综合商业体,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功能日臻完善、城市品质大幅提升。2021年,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54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到61.54%,建筑业税收完成4.07亿元,同比增长4.33%;房地产税收完成6.35亿元,同比增长7.54%,完成配套费等非税收入3.77亿元,同比下降3.6%;完成注册地建筑总产值280.49亿元,同比增长16.2%;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8.5%。
  二、当前形势
  区第三次党代会报告指出,“城乡发展还不够协调,中心城区聚集度和辐射能力亟需提升。”结合住房城乡建设实际,目前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城镇化水平方面。我区常住人口持续增长,但城镇化率增速有所放缓,依然是人口流出大区,对毗邻地区的吸引力、向心力还需进一步加大。纵向比较:全区2021年常住人口为83.64万人,较“十三五”期末(以下同期比较)增加5.25万人。城镇人口51.47万人,增加10.87万人。城镇化率为61.54%,增长9.75个百分点,平均增速1.625个百分点。横向比较:全市城镇化率为70.32%,我区低8.78个百分点;主城都市区为79.23%,我区低17.69个百分点。成渝中部地区比较。2020年,内江市常住人口314.07万人(以下均为网络查询数据),城镇化率为50.07%;资阳市常住人口366.01万人,城镇化率为44.15%,其中安岳县常住人口114.13万人,城镇化率为37.5%。
  (二)城区核心引领方面。中心城区品牌塑造和核心引领、集聚能力相对较弱,组团城市间功能、优势、业态未能形成互补。组团城市人口相对分散,城市人气难以集聚,城市综合体等消费市场不旺,对城市经济支撑明显不够。城市旅游产业和设施配套、城市文化品牌塑造、旅游产品和消费引导等与重庆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文化品牌不匹配。城市道路、停车场、垃圾站、路灯园林,以及供排水、电力、燃气、通讯等规划建设管理的协调性、系统性、统筹性不足,各自为阵、“九龙治水”现象突出。城区未彻底实现雨污分流,老城区公共停车场(位)缺乏,垃圾中转站、公厕等环卫设施数量不足。排水管网不完善,地下管线混乱,城市“蜘蛛网”整治难度大。城市规划引领力不够,未能实现“多规合一”,规划刚性约束力、执行力较弱。城市商业、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在城市人口集聚的保障作用不够,组团城市的要素保障能力有待加强。
  (三)场镇建设管理方面。发挥连接城乡的平台作用和辐射示范作用不够,场镇功能设施配套、公共空间布局、建筑形态协调等有待进一步强化。规模小而散、普遍规模偏小,集聚效应难以发挥。建筑形态和布局较为凌乱,建筑地面水平线高低不平,乱搭乱建、彩钢棚等违法行为时有发生。以街为市、乱停乱放、乱拉乱接等现象较为普遍,环境治理、雨污分流等投入多、难度大。场镇棚户区改造、功能设施完善等建设资金缺口大,政策性投入少。场镇产业结构不合理,专业市场少,缺乏内生动力。场镇传统建筑保护、人文历史挖掘不够,一些承载着历史记忆的地方文化逐渐消失。
  (四)乡村建设管理方面。农房建设无特色、风貌较为凌乱,违法占地、违章搭建、彩钢棚等现象普遍。农村“脏、乱、差、丑”现象依然存在,连接城乡主要通道环境有待提升。
  机遇与挑战并存。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大战略部署,重庆“一区两群”协同发展战略布局……大足作为成渝中部重要支撑、桥头堡城市,已迎来新一轮发展全新优势,必将充分释放全区高质量发展巨大潜能。要认识和把握发展规律,树立底线思维,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契而不舍、持之以恒,既要坚定必胜信念、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又要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必定能“芝麻开花——节节高”。
  三、对策建议
  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国家标准、区域特色、高点定位”的战略眼光,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强人才、信息、资金、技术、资源等集聚流动,保障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信息等互相融合,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和城市品质提升,奋力打造独具大足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
  (一)统筹把握好“三组关系”,强化城乡融合示范建设有效衔接。
  统筹城乡与业态的关系。按照“一中心三组团多节点”的功能布局,统筹空间、规模、产业三大结构,充分利用带状城市的交通优势,推进城建、产业、市场三位一体,以城带乡、以工哺农,实现新型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三化”有机融合。统筹规划、建设、管理的关系。筑牢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全链条的经营城市理念,坚持高水平、全球视野的城市规划,精雕细作、精益求精的城市建设,科学有效的城市管理,努力实现城市“设计、建设、管理、运营、维护”一体化发展、可持续发展。统筹城市内涵与生态的关系。坚持统筹“生产、生活、生态”三大布局,根据资源条件、功能定位、环境容量,打好城市生态牌,合理界定城市发展规模,保护历史文脉,彰显城市的品位和特色。
  (二)坚持城市品牌塑造,发挥城市核心引领示范辐射作用。
  构建科学有序的城市空间布局。利用组团城市的交通优势,建立分层次、分区域协调管控机制,依据龙岗棠香中心城区、双桥龙水、万古和三驱各组团城市的城市功能、资源禀赋、产业特色等,合理确定组团城市的人口、用水、用地等规模,优化发展定位、业态布局、基础配套等,推动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以及各组团城市功能互补、相得益彰的良好发展格局。中小场镇按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游则游的原则,“一镇一品”“一村一品”强化规划指引,推动城镇规划有特色、建设有亮点,着力打造一批功能完备、产业集聚、生态良好、特色鲜明的小城镇。
  建设顺畅的城市内外交通网络。对外,加快推进市郊铁路合大线(c8线)、成渝中线高铁大足石刻站、城轨快线大足线建设,加快推动加强南大泸城际铁路、大足至安岳高速公路、大足至重庆第二机场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强化大足与内江、资阳等地的城市轨道交通研究谋划,全面提升地域通达互联能力。对内,加快城市快速通道、轨道交通等规划研究,着力完善城市骨架路网结构和区域次支路网。
  高品质打造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新城。坚持文化兴城。推动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继续讲好大足故事,深度挖掘石刻、五金、重汽等经典文化元素,让传统文化融入城市、“活”在当下。坚持品质塑城。强化对建筑体量、立面、色彩等要素的规划引导和控制,控制城市建筑整体风貌。实施控规与城市设计双控,建筑、水景、色彩从视野上把宝顶的山、化龙湖的水、山湾时光的房引入城市之中,做到景色天成、天人合一。坚持业态富城。以大足石刻遗产文化为引领,构建休闲体验、特色街区等城市品牌旅游产品,打造功能齐备的复合型城市商业综合体、特色产业街区、主题街区、文化街区,从供给侧提供高端商贸体验。
  加快“母城”生态宜居品质建设示范。统筹把握好城市更新中“留、改、拆、增”。综合采用“微更新”、综合整治等方式陆续推动城市更新示范项目建设,开展城市管线管网综合治理,美化窗口地区、重要视线通廊的建筑立面,将建筑屋顶作为城市“第五立面”精心打造。持续推进城市慢行系统建设。以构建高品质步道、人行道、骑行道以及城市过街设施为目标,倡导绿色低碳出行方式。推进城市环境缔造,加快城区闲置地块绿化整治,改造棚户区、老旧小区,推行“拆违建绿”“拆围透绿”。
  (三)坚持提升场镇品质,发挥连接城乡的平台功能作用。
  按照“分类引导、规划统筹、建设有序、特色鲜明、生态优先、文化厚重”的要求强化场镇提档升级。统筹实施市政道路、公共厕所、公共停车场、农贸超市、公园广场、文化旅游、社区服务等项目,补齐场镇功能短板,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高场镇服务能力、承载能力和辐射能力。聚焦场镇出入口、重要节点、道路两侧等重点区域,逐步拆除“蓝棚顶”、简易棚房等违章建筑,推进场镇老旧小区改造和有机更新,积极建设美丽街区、宜居小区。挖掘场镇文化底蕴,在重点街区、主要街道、场镇建(构)筑物实施文化植入,对古建、古桥、古树、传统民居等进行保护修缮,留住乡愁记忆,彰显场镇地域文化特征和镇域特色。
  (四)坚持持续改善环境,全力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实施乡村绿化美化行动。在房前屋后,配置绿篱、花坛和绿植,栽植经济作物,打造观赏型、经济型庭院;在村间路旁,栽植高大乔木和彩叶乔木,适当配置绿篱和花灌木。在山上地头,重点营造森林景观,绿化美化香化美丽乡村。推动农村居住环境整治提升。开展美丽庭院示范片建设,保护塑造乡村风貌,延续乡村历史文脉。持续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推进生态清洁流域建设。提高农房设计和建造水平,加强既有农房节能改造。按照“设计比选、建设试点、分步实施、逐步推开”的原则,实施农村旧房整治提升及主要通道沿线环境提升,实现“点上出彩、线上成景、面上清爽”。
  (五)坚持双向互流互通,优化配置城乡资源要素。
  做好土地保障。坚持“严控增量、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升效率”,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率,实现土地储备集中管理。做好供排水保障。坚持“保供水、治污水、防洪水、用中水、抓节水”治理一盘棋,推进城市水生态系统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市民反映最强烈的水污染问题。做好通信保障。提高通信安全保障能力,形成健全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和技术手段,提升网络信息安全的技术创新能力,提高重要信息系统容灾保障率。做好能源保障。强化与周边互联互通的能源战略通道,优化城乡能源配送网络。以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为核心,建立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有偿使用机制,防止城市重复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为全力做好“城乡融合示范”这篇大文章,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战略站位,增强全局思维、系统观念,建立“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体系,强化效能建设、作风建设,激发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地落实。
  (一)健全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协调机制。建立规划、建设、管理三大环节统筹机制,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统筹地上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统筹各类基础设施建设,系统推进重大工程项目。创新城乡建设管控和引导机制,完善城市形态,提升建筑品质,塑造时代特色风貌。完善城乡规划、建设、管理制度,动态管控建设进程,确保一张蓝图实施不走样、不变形。优化国土空间、交通、产业、住房、公共服务、城市建设、投融资等区级部门间的政策协调机制,积极争取国家、市级关于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财税、土地、金融等配套政策保障,形成推进城乡融合示范建设强大合力。
  (二)全面推动城市品质提升。推动城市智慧化建设。开展城市信息模型平台建设,搭建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城市建设技术、业务、数据融合。加强对市政基础设施、城市环境、城市交通、城市防灾的智慧化管理,推动城市地下空间信息化、智能化管控,提升城市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水平。着力实现项目审批智能化全程网上办理,推进与投资项目在线审批监管平台等互联互通。建设高品质绿色建筑。实施建筑领域碳达峰、碳中和行动,规范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管理,开展绿色建筑、节约型机关、绿色学校、绿色医院创建行动。推广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发展零碳建筑,鼓励智能光伏与绿色建筑融合创新发展。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加强技术创新和集成,利用新技术实现精细化设计和施工。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重点推动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建设,推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推动智能建造和建筑工业化协同发展。
  (三)全力推进示范建设共同缔造。拓宽政府与居民沟通平台,通过座谈走访、入户调研、工作坊等方式,共同研究方案,激发居民参与热情,促使居民从“要我干”转变为“我要干”,使基层政府和相关部门从传统的决策者、包办者转变为引导者、辅导者和激励者,实现决策共谋。充分激发居民的“主人翁”意识,发动居民投工投劳,主动参与老旧小区改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珍惜共建成果,持续保持社区美好环境,实现发展共建。通过村(社区)鼓励居民共同商议对环境卫生、公共空间管理、停车管理、垃圾分类等方面拟定居民公约并监督执行,实现建设共管。建立项目建设“共同缔造”活动评价标准和评价机制,实现效果共评。通过发动群众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建设“整洁、舒适、安全、美丽”的人居环境,塑造“勤勉自律、互信互助、开放包容、共建共享”的共同精神,让居民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成果共享。
        区住房城乡建委 叶小龙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