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揭牌 联合攻关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保护与修复
大足网讯(记者 刘星 陈龙)6月11日,在2022年中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川渝地区主场城市活动上,举行了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揭牌仪式。
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出席揭牌仪式。大足区政府区长徐晓勇、乐山市副市长宋秋为为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揭牌。重庆市文旅委副主任幸军、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王毅为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揭牌。大足区副区长杨骅、四川省文物局副局长濮新为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揭牌。大足区委副书记罗晓春主持揭牌仪式。
据悉,根据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统计,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点位数量位居全国第一。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主要是砂岩质地,结构松散,区域气候高温潮湿多雨,文物本体病害类型多种多样,风化、微生物、水侵蚀、彩绘脱落褪色等自然破坏所带来的文物病害机理研究十分复杂。川渝地区潮湿环境下的石窟寺文物保护与修复属于国际难题,亟需通过多方合作,联合攻关当前川渝地区石窟寺文物保护科技面临的关键技术问题。为全面提升川渝石窟保护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深入推进石窟寺保护研究领域多学科联合交叉,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将共同建设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重庆市文物局、四川省文物局将共同建设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和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
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保护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创新基地将重点围绕石窟寺病害机理、水文地质、生物病害防治、保护修复材料、保存环境监测与预警、数字化和展示利用、专项修复技术等领域,全面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构建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和科技创新体系。力争用3—5年时间,建设成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中国南方石窟保护研究和科技创新高地,全面推进石窟寺保护科学技术体系建设和科技创新基地建设,深化石窟寺保护领域多学科联合交叉,促进科技成果高效转化,提升石窟寺科技创新能力,为川渝地区乃至中国南方石窟保护利用提供坚强科技支撑。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