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21年 汗水滴洒“爱心路”
杨富源(左一)和民警分析案情。
从警21年 汗水滴洒“爱心路”
——记万古派出所所长、“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杨富源
从警21年,他誓言不改、初心不变;面对危险,他毫不畏惧;面对群众,他体贴温暖……他用拼搏书写忠诚,用汗水诠释奉献,他就是万古派出所所长、一级警长杨富源。
2022年全国公安系统英雄模范立功集体表彰大会上,全市公安机关21个集体和31名个人受到表彰,杨富源被授予“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称号。
成为像芦振龙一样的警察
1999年5月27日,重庆渝中区石桥铺派出所民警芦振龙只身一人,英勇地与7名穷凶极恶的持刀歹徒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因寡不敌众,身中27刀,壮烈牺牲,年仅25岁。
芦振龙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其中就包括正在上高三的杨富源,而成为像芦振龙一样的警察的愿望也在杨富源的心里扎根、发芽。
高考时,不顾家人的反对,杨富源在志愿栏里郑重地写下了警校。
2001年大学毕业,杨富源回到大足,进入公安队伍,成了东门派出所的一名刑侦民警。带着对芦振龙的敬意,杨富源对刑侦工作有巨大的热情,办起案来有使不完的劲。
面对危险毫不畏惧
2002年,北山发生一起持刀抢劫案,杨富源和同事拿着手铐和橡胶棍立刻出警。
群众反映,这伙嫌疑人往山上跑了。杨富源奋起直追,最终在北山的一处悬崖边发现了3个穿黑衣的男子。危急时刻,其中一人掏出一把明晃晃的尖刀,杨富源和同事见状,没有丝毫犹豫,一拥而上。3个嫌疑人吓呆在原地,杨富源和同事迅速将三人牢牢控制住。
杨富源深知,当警察必须要有勇有谋。于是,他认真学习办案技巧,与辖区群众打成一片,获得了许多群众提供的有用信息,打击破案,迅速成长。
“做大自己的朋友圈,和老百姓打成一片。”杨富源坦言,这是他破案成绩斐然最根本的原因。
2002年10月,辖区一个旅馆老板给杨富源打来电话,称旅馆来了3个10多岁的孩子,拿着手机,他感觉不对劲。
就是这条信息,让杨富源成功抓获一个入室盗窃的团伙。杨富源说,那个年代能使用手机的很少,10多岁,正是读书的年纪,拿着手机,有些反常。
所以,当得知这个信息后,杨富源立即与同事赶到宾馆,对三人进行了盘查,最后成功牵出了系列入室盗窃案。根据审查,该团伙共有5人,最大的25岁,最小的16岁,涉及案件多达50余件。
2001年入警,2002年打击违法犯罪人员22人,2003年打击违法犯罪人员36人,如此亮眼的成绩,让杨富源很快脱颖而出。
做群众的贴心人
2005年,因工作表现突出,杨富源调至三驱派出所担任副所长,分管治安工作。工作变化后,杨富源“做大朋友圈”的想法依然没变,他与群众走得也更近了。
2007年年底,临近春节,一名30多岁的失足女子被抓,来到派出所。女子一直沉默不语,接着情绪开始崩溃,甚至出现了自残的行为。杨富源立即上前,与女子进行了长达两个小时的沟通。慢慢地,女子打开心结,谈起了自己的情况。
原来,她的丈夫早年患癌去世,为了治病家里欠下许多债。女子独自抚养着三个孩子,临近过年,孩子问妈妈“过年可不可以穿一件新衣服”。为了满足孩子的新年愿望,女子一时冲动,误入歧途。
听完女子的遭遇,杨富源起身出门,半小时后,他拿着三件童衣回到派出所,递给女子。杨富源没有再多说什么,女子泪流满面,一个劲儿地点头致意。随后,因女子系初犯,杨富源对其作出了警告,女子承诺再也不做违法之事。
“这件事对我的触动很深。”杨富源说,警察的职责绝不仅仅是打击犯罪,更应该帮助违法人员重归社会,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2013年7月,杨富源接到报警,称交委的大门被人用铁链锁上,致使单位无法开展工作。杨富源与同事赶到现场后,将涉嫌闹事的男子带回了派出所。
据了解,涉案男子名叫徐某,患有尿毒症,每月需要花费昂贵的透析费,好心的乡亲凑钱给他买了一辆三轮车营生。然而,因涉嫌非法运营,三轮车被扣押了,徐某跑来闹事。
了解原委后,杨富源依法对徐某的违法行为作出了拘留处罚,但考虑其身体原因采取暂不予以执行。随后,杨富源又去给徐某买了一套擦皮鞋的工具,为了给徐某增添收入,派出所的民警主动成为了徐某的固定客户,这让徐某高兴不已。
联系群众依靠群众
2016年,杨富源担任公安局万古派出所所长,多年的工作经验让他更加明白,和群众打成一片,才能让公安工作“如鱼得水”。
2018年6月,万古镇长生桥酒厂(前称大足县酒厂万古车间)在改建时因土地权属问题,引起群众矛盾激化,当地村民多次阻止施工,200多名附近村民都声称要维护自身合法利益。
杨富源通过大量走访,到国土局、档案馆查阅大量资料,将1958年的相关计划书、批复都找了出来,最后确定酒厂土地合法。
确定了矛盾原委,杨富源同当地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召开社员大会通报情况,但群众根本听不进去。杨富源便开始改变策略,先从老党员、老干部的工作做起,做通这部分人员工作后,再由他们配合镇上干部和社区民警挨家挨户去进行法制宣传。
通过一段时间的宣传有了非常好的成效。酒厂开工那天,依然有个别群众到场阻扰,杨富源便发动村里的老党员到场进行劝解。通过细致的群众工作,最终将群众劝离。自此,这起上百人的矛盾纠纷问题得以成功化解,受到当地群众的一致好评。
2021年,在党史学习教育和“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杨富源深感群众基础的重要性,创新推出“三个二”工作模式(“两个堡垒”“两个一千”“两支队伍”),充分发挥派出所党支部和万古园区非公企业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了“手牵手”帮扶小组,帮助7名有前科的违法人员回归社会。
后来,又根据邻里守望、集中院落等原则将辖区划分成1000个平安版块,再发动各村社党员、乡贤、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退伍军人等近千余人加入平安队伍,该治理模式实施以来,平安队员共调解、化解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土地纠纷、婚恋纠纷、治安纠纷150余起。
为构建全民参与、全民守护的“防护网”,杨富源想到环卫工人数多、覆盖面广、工作时间长等特点,以及老年协会会员职业多样、爱好广泛等特点,积极发动这两类群众参与到平安建设工作中,收集案件线索。自这“两支队伍”建立以来,万古派出所共累计收到其提供有效信息线索30余条,依托其提供的信息线索,打击处理违法犯罪人员3人,制止违法行为2起,消除安全隐患20余起。
记者 张玮 陈柯男 实习生 赵瀚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