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43年前,诞生大足石刻首部纪录片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5-26 09:18:28 浏览次数: 【字体:

  1978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大足石刻》。 李代才摄

  1978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拍摄电影《大足石刻》。 李代才摄

本报记者李东陈柯男张玮

  日前,大足石刻研究院启动建院七十周年百集短视频展播,《最早的大足石刻纪录片》微视频在网上引发热议。片中珍贵的影像画面唤起了人们的时代记忆,近日,记者查阅资料,采访相关人士,揭秘影片背后的故事。


大足石刻首部同名纪录片大获成功

  这部《大足石刻》影片由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制,于1977年进行实地察看和撰写影片脚本,1978年正式录制,1979年制成发行。

  影片时长近30分钟,真实记载了当时北山佛湾、宝顶山大佛湾石刻的现状,介绍了日月观音、养鸡女等代表性的石刻佳作,对大足石刻的文化艺术等价值给予了极高的赞誉。

  影片发行这一年恰逢国庆三十周年,《大足石刻》在国内和港澳地区多次放映,还在驻外使领馆招待会中多次放映,为当时还默默无闻的大足石刻有效地提升了名气和影响力。

  1979年6月,《大众电影》杂志刊发了梁沾旋的文章——《石刻艺术的珍宝——介绍彩色科教片<大足石刻>》。文章开篇这样写道:看了上海科影摄制的科教片《大足石刻》,我完全被那神态多姿的万千雕像吸引住了。这真是个奇迹,一千多年前的雕刻艺术就达到如此精湛高深,真不愧为我国文化艺术的骄傲。


日月观音像“牵线”

  说起这部《大足石刻》影片的幕后故事,就不得不提到大足本土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李代才。他拍摄的日月观音照片为影片拍摄牵线,而后他又全程陪同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摄制组在足拍摄,他既是亲历者,又是见证人。

  李代才出生于1943年,1976年他开始拍摄大足石刻,“当时我还在龙水照相馆,石刻博物馆的人请我去拍一点石刻的资料,我就去了,向他们学了很多东西。”

  后来,四川省宣传队来足,其中一位名叫徐厚昆的同志从事摄影工作,兴趣相投的两人很快就成为了好友。

  徐厚昆回成都后,二人时常书信交往,切磋摄影技术。徐厚昆常将自己拍摄的照片寄给李代才,李代才也把较为满意的“日月观音像”回赠予他指教。

  这张神奇的照片在徐厚昆的朋友圈中传开,一直传到了上海。徐厚昆给李代才来信,称他弟弟(上海的一位画家)看了日月观音的照片后,非常高兴。弟弟的朋友施和群是一位喜欢写作的编剧,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此时正在寻找拍摄项目,他们拍过《敦煌》,不曾想,重庆的一个山湾里,还有堪与敦煌壁画媲美的精美造像。双方一合计,便将拍摄大足石刻的方案上报,制片厂领导批准了。

  为了了解大足方面的态度,画家弟弟特意给徐厚昆写信详谈此事。徐厚昆也立即给李代才写信转达。

  李代才将原信拿给当时的文管所所长陈明光看,陈明光又将信上报县领导,大家一致的意见是欢迎来拍摄、大力配合!

  1977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的导演、摄影师等就来大足了。

  1978年,影片正式开拍,李代才全程陪同,期间,他向摄影师李文秀学了一些绝招。

  李文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拍过当时非常火的《针刺麻醉》《气垫船》《日全蚀》等片。李代才从电影动态摇臂拍摄中得到启发,用带脚架的120相机来复制电影的全景拍摄法,利用接片方式,拍摄了一幅宝顶大佛湾石刻全景。在没有大画幅相机的当时,拍出了大画幅的效果,“以前从未有人这样拍过大佛湾。以后也难了,因为现在大佛湾里面树木长高了,丛林茂密,遮挡太多,再去拍,一个镜头根本拿不下来。”

  电影拍摄结束后,李代才和李文秀还一直有书信联系。电影全国公映时,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送给大足一个拷贝,李代才坐在大足唯一的电影院里,心情非常激动。

  时光荏苒,物是人非,当步入耄耋之年的李代才再次看到《大足石刻》的片段,感慨万千。


《大足石刻档案(资料)》里的拍摄故事

  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原副馆长陈明光所著的《大足石刻档案(资料)》中也记载了这部影片许多鲜为人知的细节。

  1977年9月14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摄影师李文秀、作家施和群等三人,从泸州返回重庆的路途中,来大足石刻实地察看。随后,县府办用吉普车送上宝顶,当晚,大足文管所工作人员连夜收集、抄录资料相送给他们。

  10月13日,收到施和群撰写的《大足石刻》影片脚本(初稿),请提意见。

  1978年3月13日,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导演陈冀、摄影师李文秀和导演助理章以谦来到大足,征求经上科影党委讨论通过的电影脚本的修改和拍摄意见。这次,他们还先后前往北山、宝顶山、石门山和南山等处查看,并翻阅相关资料,修订编制摄影脚本。大足县领导组织人员讨论,支持拍摄。三人直至3月21日离开大足。

  6月18日到26日,导演陈冀、摄影师李文秀、导演助理章以谦等一行14人,正式来足来摄制《大足石刻》电影片。北山佛湾无电,去铁山区粮站借来发电量大的柴油机,12人抬上北山发电。7月21日,初摄告一段落。22日,接到上科影的电报:一二批底片有水波纹,重拍。

  9月,试放映上科影初制的《大足石刻》影片。

  9月下旬,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制片李子健、解说员苏克琪等先后来到大足。10月4日晚,放映两场初步制作的人工配音片。第二天,在县招待所座谈修改影片意见,和补充拍摄的有关事宜。

  此次补充拍摄,为了解决电源不足的问题,县政府派工作人员专门去附近的空军基地借来发电机车,开上宝顶山拍摄,10月14日完成。16日—19日,开始补拍北山。31日接到电报:北山样片好,宝顶补拍牧牛图。11月2日,牧牛图补拍完成。11月4日—5日,摄制人员先后离开大足去重庆,时任中央美院刘开渠,美学家王朝闻,漫画家华君武到重庆,在四川美术学院又补拍了些镜头。

  影片摄制过程中,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李巳生、王官乙作顾问。宝顶山“牧牛图”因为崖壁弯曲,不便于拍摄全景,李巳生手塑模型拍摄。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叶毓山等,把50年代翻模北山“日月观音”、宝顶“养鸡女”等像,由重庆车运到现场,拍摄雕刻过程。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