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以来重庆人口发展综述之人口城乡结构和区域分布
导读
“十三五”时期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高度重视新时期人口问题,深刻把握人口发展变化规律,科学制定应对措施,不断促进人口和社会经济持续协调健康发展。全市人口发展呈现积极变化,常住人口总量平稳增长,人口净流出状况不断改善,人口分布持续优化,人口素质全面提升。
重庆统计微讯将持续推出“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人口发展态势系列解读,带您一起去了解重庆人口发展的积极变化。
一、人口城乡结构优化调整,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
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中,居住在城镇的人口为2259.13万人,比2015年增加371.84万人,增长19.7%,年均增加61.97万人;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为953.30万人,减少229.43万人,年均减少38.24万人。
城镇人口的稳步增长,促使人口城乡分布格局进一步优化调整,城镇化水平稳步提高,城镇化进程迈上新台阶。2021年全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突破70%,达到70.32%,比2015年提高8.79个百分点,领先全国平均水平5.60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8位,中西部地区首位。“十三五”时期以来,全市城镇化率年均提升1.47个百分点,增速高出全国同期水平 0.24个百分点。
城镇化率的稳步提升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城镇区域扩张和人口向城镇地区聚集密切相关。近年来,全市经济始终保持健康稳定发展,GDP总量突破2.5万亿大关,2021年达到27894.02亿元,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一方面,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使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速推进,城区镇区范围不断扩大,城镇容纳人口能力进一步增强,越来越多的人口从乡村转移到城镇工作和生活;另一方面,随着外出市外人口的回流,市外流入人口的不断增加,这部分人主要集中在城镇区域,使全市城镇人口快速增长,城镇化率得到显著提升。
2015-2021年全市城镇人口及城镇化率
二、片区差异化发展,人口区域分布更趋合理
近年来,全市着力构建“一区两群”协调发展格局,促进各片区发挥优势、彰显特色、协同发展,走差异化发展道路,促使人口区域分布格局更趋合理。
随着全市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心城区经济发展活力持续显现,成为全市高端要素、高端产业的集聚地,人口集聚效应进一步增强。2021年中心城区常住人口达到1038.99万人,比2015年增加126.63万人,增长13.9%,占全市人口的比重由2015年的29.7%提高到2021年的32.4%,提高2.7个百分点,是全市人口增长最多、增速最快的区域。
主城新区作为全市重点发展优势区域,常住人口规模持续扩大。2021年主城新区常住人口达到1079.64万人,比2015年增加29.12万人,增长2.8%。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始终坚持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路子,努力实现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2021年该区域常住人口为807.62万人,比2015年减少11.75万人,下降1.4%。
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作为筑牢生态屏障、促进文旅融合、联动周边发展上先行先试的区域。2021年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常住人口为286.18万人,比2015年减少1.59万人,下降0.6%。
2021年重庆市各区域人口总量及占比
下期,重庆统计微讯将带您去了解更多关于重庆市人口文化素质和健康水平的变化!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