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壳村”破壳重生 村民分享红利
“有了集体收入,村上开展一些公益性的事情就方便多了,受益的老百姓对村上的工作也更认可了,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近日,国梁镇边桥村党支部书记何永刚如是感慨。
边桥村曾是无资源、无资产、无人才的“空壳村”。2017年,边桥村得到一笔100万元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试点项目资金,这笔钱成了该村“破壳”的“敲门砖”。
村支两委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和院坝会,最终,大家决定把这100万元投到村里的张文农机专业合作社。根据协议,合作社每年给予村集体8万元固定分红。当年下来,边桥村就分红5.8万元,此后4年累计分红32万元。
“分红款的60%分发给了在籍村民、40%作为专用资金,主要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扶贫济困等方面。”何永刚说,每年村里都会用集体资金维修社道,老百姓都是实实在在的受益者。此外,根据土地承包面积的不同,每户村民可以获得数额不同的分红款。
边桥村只是全区空壳村“破壳”的一个缩影。2017年开始,我区充分发挥各级财政扶持示范村带动作用,整合各级财政资金5350余万元,在70个村开展村集体经济发展试点。同时,建立区级创业股权投资引导基金,为503户新型经营主体担保贷款余额1.75亿元,采取“1名区管+1名指导员+1个区级结对部门”的工作模式推动27个中央财政扶持村健康发展,带动281个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参与“三变”改革,促使扶持村、试点村成为示范村,实现所有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
2021年,全区涉农村(社区)集体经济总收入达到2829万元,所有村都有集体经济收入,平均经营性收入10.5万元,其中27个中央财政资金扶持村2021年平均经营性收入达14.1万元。集体经济收益资金均主要用于本村公益事业、帮扶困难群众、奖励优秀学生、继续再投资、村级组织管理费等方面。
集体收入的使用如何得到有效监管?我区建立了集体经济季度公开制度,成立集体经济组织监事会,定期开展收益公开、经营情况监督;将村级集体经济纳入区级纪检组织专项巡察范围,坚决杜绝抢占侵吞行为;探索将农村集体经济纳入大数据监管体系,与中国银行大足支行签订《“重庆市大足区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平台”合作协议》,确定由中国银行和第三方机构合作,建设农村经营管理服务平台,包括利益联结机制监督管理大数据、村集体三资监督管理、农业新型经营主体财务核算系统等3个子平台,有效提高了村集体经济监督的效率和质量。
记者:刘星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