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老绣传人刘萍

来源: 发布时间:2022-03-09 09:40:37 浏览次数: 【字体:

85c9866d394d40969433a6a82dc00740.jpg

刘萍正在做老绣刺绣。

  编者按: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浪潮中,广大妇女群众施展才华、脚踏实地、奋发作为,在各行各业中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巾帼力量进一步彰显。即日起,本报开设“巾帼绽芳华建功新时代”栏目,聚焦一批勤劳的妇女代表,通过报道她们的故事,号召更多女性在新时代绽放新光彩、创造新辉煌。本报记者毛双龚文韬文/图

  簇拥的粉色蔷薇花、颗粒饱满的金黄谷穗、历史悠久的大足石刻吹笛女……一件件古朴、淡雅的老绣作品,被有序地陈列在石马镇五马湖旁的一间柴扉小屋,房屋的主人刘萍正是这些刺绣的作者,也是“2021年度川渝乡村女能人”荣誉称号获得者。

  “中国的刺绣传承了数千年之后,在明清两代达到了巅峰,因技法、属地分出各大流派,而老绣技法更是其中翘楚,宫廷、达官显贵制作衣物多采用此技法,但因创作不易,渐渐势微,已经难觅踪迹。”刘萍说。

  2016年,为了完成外婆“把老绣传承下去”的遗志,刘萍和丈夫冯英相成立了重庆市大足区五马湖生态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通过五年多的探索和试验,成功培育出80余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染料植物,通过植物染制的手工布料,运用老绣刺绣技艺做成衣裙、背包、饰品、帽子、茶席等,深受海内外客人的喜爱。

5岁学习“家传手艺”创作中寻得老绣乐趣

  刘萍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外婆曾是当地有名的老绣艺人。从5岁起,她便在外婆的要求下学习传统老绣技艺。

  “每天放学后,做完作业后就是学做老绣。”刘萍说,老绣与其它种类的刺绣工艺不同,对创造力的要求很高,每件作品必须在无底稿描画的情况下,用针线直接作画,这样才能显出老绣独有的古朴和气韵。为了做好老绣,家里人还送她学习了素描、油画、中国画。

  “画画容易,针线难。”起初,老绣的学习主要是一些基本针法,刘萍不喜欢,觉得很枯燥。看着别的小孩有大把时间玩耍,自己却整天只能在家,她感到很委屈。

  直到两年后,创作出第一个作品时,刘萍才真正喜欢上了老绣。

  “第一件老绣作品是一个门帘,外婆让我在上面绣牵牛花。”刘萍说,“那时候虽然基本针法会了,但是没有见过牵牛花,完全是一头雾水。”

  在外婆的催促下,刘萍胡乱在白布上绣了绣,便交了“作业”。这样的作业没能蒙混过关,严厉的外婆让她重做。

  正当她一筹莫展时,一天放学回来,刘萍发现原本自己胡乱绣的东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节绿竹,上面缠绕着一支花。刘萍知道那是外婆给自己“开了一个头”,她立马心领神会,学着上面的针法在旁边绣出了另外一朵牵牛花。

  “外婆后来又在我绣的基础上进行了创作。”就这样反反复复,在婆孙俩共同合作下,刘萍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幅老绣作品。外婆将作品挂在墙上,家里来了客人,她总是很骄傲地向他们介绍。

  从那次起,刘萍信心倍增,每天只要一有空就做,渐渐地形成了一种习惯。尽管十分热爱艺术,但上大学时,她却选择了热门的电气自动化专业。

  “就像外婆说的那样,要先有‘饭碗’,然后才能谈艺术创作。”刘萍说。

  遭遇技艺瓶颈从原材料中找出缘由

  在外婆的精心指导下,刘萍的老绣技艺愈发成熟。她运用中国画小写意技法构图,通过远近、浓淡、疏密的对比,采用老绣技法刺绣出图案。整个创作过程不描画、不勾勒,不着一墨了然于胸。

  刘萍外婆很是欣慰。临终时嘱咐她,家传手艺不能丢,有朝一日一定要把老绣传承下去。

  此后,大学毕业、结婚、开公司、生子……刘萍的生活越来越忙碌,几乎没有时间做老绣。即便如此,她也没有放弃对老绣的学习。

  随着对老绣的深入学习研究,刘萍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技艺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颈。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发现无论怎样努力,作品始终无法达到宋代美学中“至平、至淡、至无意,而实有所不能不尽者”的境界。

  “不能不尽者是一种灵气,不是客体自然景物,而是主观的心绪情感。”刘萍说,刺绣就是通过针线表达出主观的心境。

  刘萍翻遍名家古籍,反复对比试验,发现诸多问题的答案并不在刺绣中,而是在纺织材料和纤维艺术中。

  “老绣技艺追求古朴之美,现在大多的纺织材料和染料都是化工材料加工而来,颜色明艳亮丽,用这样的材料制作的老绣很难表现其特有的古朴之美。”刘萍说。

  刘萍深知,要想让老绣作品焕发昔日的神韵,原材料的问题必须解决。这也是为何后来她坚持自己培育染料植物,自己制作布料和色线的原因。

  “安家”五马湖老绣技艺孕育“永续农业”

  2016年,随着小女儿的出生,刘萍不得不放下手中的工作。她开始审视自己的生活,并策划了老绣传承项目。

  “外婆的嘱托我一直都记着,现在饭碗的问题解决了,是时候传承老绣,做我喜欢的事情了。”刘萍的想法得到了丈夫冯英相的支持,夫妻俩同时放弃了各自的事业,回到丈夫的家乡大足。这一次,她坚持自己培育染料植物,自己染布。

  种植染料植物第一步是租地。夫妇俩最终挑选了石马镇五马归槽水库附近一处杂草丛生的荒山,并开始了长达五年的探索和试验。

  两人凭着一腔热血便开始了起早贪黑的劳作。虽然可用于染色的植物非常广泛,但是要寻找到能在当地旺盛生长,可以与野草共生粗放式管理,并且能适用当地水资源条件,形成理想色泽的染材却并不容易。

  刘萍和丈夫前后进行了近百种植物的种植尝试,大多数都以失败告终,耐受不住酷暑烈日是主要原因,一些植物好不容易熬过盛夏又被疯狂的杂草捂死。刘萍最沮丧的一次是从云南空运过来的三万株墨红玫瑰,种下没多久便“全军覆没”。

  刘萍没有放弃,通过五年多的探索和试验,成功培育了包括玫瑰、绣球、茉莉、金盏菊、栀子等80余种适合当地气候环境的染料植物,并用这些染料结合当地的水,染出了美丽的色布。

  “‘植物染’”是从天然的植物中获取染料并进行印染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水资源的污染,还让我们学会欣赏大自然与生俱来的独特性,明白每一种植物的价值以及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基于这样的理念,刘萍提出了永续农业模式,在种植染料植物时,尽可能保留原来的植被。

  目前,结合老绣工艺,刘萍尝试做出服装、箱包、首饰、茶席、壁挂等七大类别的产品,以及香膏、花茶、口脂等七个衍生副产品。

  “除了传承老绣外,今后我们想利用花朵的观赏性,带动发展乡村旅游,帮助当地村民就业创业,增加百姓的收入。”刘萍说。

终审:曹冬玲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