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蔬菜地里话增收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3-03 15:46:15 浏览次数: 【字体:

大足网讯(记者 刘星 见习记者 崔晓玲)3月的横店村,薄膜为大地披上了新衣。
  村民们正忙着移栽玉米、豇豆、黄瓜、茄子等蔬菜秧苗,为了保持水分和温度,村民为菜苗覆盖上薄膜。
  “这两天天气好起来了,大家你帮我、我帮你,赶快把这一季的蔬菜栽下去,把前几天低温造成的损失补回来。”2组村民蒋合礼是种植蔬菜的“老把式”,什么温度最适宜育苗,什么时候该移栽,他都一清二楚。
  今年,老蒋家不仅种了7亩蔬菜,还建了2个蔬菜大棚。说到蔬菜大棚,老蒋笑咧咧地说:“多亏了合作社为我们争取了资金补助。”
  龙水镇横店村地势平坦、水源充足,当地老百姓一直以来都有种植蔬菜的传统,种植户多达近百家。但是,近年来随着年轻人的外出和种植技术的落后,曾经红极一时的蔬菜产业被大家戏称为“三老产业”(老年人、老技术、老传统)。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横店村村委会成立了龙植蔬菜种植合作社,鼓励村民抱团发展。
  目前,所有散户均已加入合作社,多的种植蔬菜数十亩,少的几亩,全村蔬菜种植面积达1000余亩。
  如今,横店村的蔬菜开启了新一轮种植。村支书赵应良一有空就会到蔬菜基地走走转转,随时关注春耕进展情况和种植户的需求。
  “我们按传统种植模式,一亩大概收入6000元—8000元,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计划将产值提高20%,每亩的收入要超过1万元。”赵应良说,通过抱团发展,合作社引进了一些新品种,代替了部分低品质、低产值的传统蔬菜,同时,合作社统一推广新技术,组织社员进行种植技术培训。
  以前种出来的应季蔬菜卖不起价格,村民只能眼睁睁看它烂在地里。现在,种植户们掌握了早季甚至反季种植技术,替换了部分传统蔬菜。有时蔬菜还没成熟,订单就找上门来,不仅不愁销,价格还比以前高出很多。
  “以前种蔬菜是看天吃饭,有时遇到极端天气,几个月时间的辛苦就白费了。”走在1米多宽的机耕道上,赵应良感慨万千。如今,田坎变成了沟带路,能通渠还能过车,以往不经风霜的菜地上建起了温室大棚,一个棚的年产值就能达到几万元。
  种了几十年蔬菜,村民们虽然还是和熟悉的泥巴打交道,但生活却早已是另一番模样。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