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细节见“绿色”
近日,我区黄守玲、彭波两户家庭荣获2021年重庆“绿色家庭”称号。绿色消费、绿色出行、绿色家园、绿色意识……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绿色”。
黄守玲是区人民医院的一名护士,作为一名医务工作者,她不仅爱岗敬业,还具备很强的环保意识。在日常生活中,黄守玲自觉参与环境保护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环境知识,并在患者及家属中进行环保宣教,让更多的人参与。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黄守玲作为大足区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的一员出征湖北武汉。在物资极其匮乏的环境下,黄守玲用一个个方便面盒子叠起来固定住做成鞋柜;将吃过的食品袋订上编织的背带,变成实用又漂亮的斜挎小包;用吃过的饼干盒自制各式各样的文件夹,放置各类通知单及处方。这些变废为宝的物品,获得同行和患者的一致好评。
家庭教育方面,黄守玲要求孩子树立“节约用水”意识,倡导“绿色消费”观念。在2018年的暑假,黄守玲的儿子石浩君只身一人来到上海市松江区九亭镇亲戚家饭店参加社会实践活动,13岁的他担任环保志愿者,并于2019年暑假到英国剑桥大学参加中英steam教育联盟举办的生态科技创新大赛。
在兼顾工作与家庭的同时,黄守玲还不忘让“绿色走进家庭”。黄守玲家里的阳台种了各种各样的绿植,有散尾竹、黄桷兰、橘子树、芦荟等等,鱼池养殖锦鲤,美化居室又绿化环境。
踊跃参与环境保护的不仅有黄守玲一家,同样用自己的言行去感染他人的还有彭波家庭。
在平时的生活中,彭波和他的妻子注重言传身教,让孩子们从小就有着较强的环保意识。
“环保意识可以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彭波说,他们一家人就是将思想上的环保认识落到了衣、食、住、行等方面。
在穿衣方面,彭波一家人一直遵循着衣服够穿就行的原则,很少会买过多的衣服,尤其是小女儿的衣服,大部分都是亲友孩子穿过或者其姐姐穿过的衣服。当孩子们的衣服大小不合适时,彭波夫妻俩也会将其送予周围亲友,真正做到了物资利用的最大化。
在饮食方面,彭波一家人也一直遵循着不铺张浪费的原则,所以家里每餐准备的饭量及菜量都不会过多。孩子们更是从小就被彭波夫妻俩灌输着不能浪费粮食的思想,所以餐后孩子们的碗里总是吃得一粒不剩。为了不浪费粮食,一家人也会互相监督碗里是否存在剩饭的情况。
在出行方面,彭波提倡一家人绿色出行。以前家离孩子就读学校较远时,上下学几乎都是乘坐公交车。一家人出行能步行或者骑自行车绝不乘车。他们的低碳生活方式影响了周围一大批邻居朋友。
在生活细节上,彭波一家也非常注重绿色环保,家里的照明全部使用的是节能灯,不用一次性饭盒及方便筷,可以回收利用的废品都被储存起来,做到了节约能源、减少污染。
记者 崔晓玲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