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让乡村少年宫“火”起来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2-22 15:08:39 浏览次数: 【字体:

梁怡(右)正在给孩子演示编织针法。

  宝兴小学的教室里,“艺雁彩线坊”的几个小朋友正有模有样地钩织着自己的新作品。一手握着钩针,一手食指缠着毛线,在两只手灵活的配合下,小朋友的手里逐渐呈现出精美的编织品。

  相比从前总会想到长辈勤劳的埋着头为全家织毛衣的刻板画面,现在相互“炫耀”自己钩织的毛线小物件,成为了同学们的“新风尚”。而掀起这股潮流的“幕后推手”正是去年到宝兴小学就职的副校长梁怡。

  到宝兴小学履新前,梁怡就任中敖小学校长助理,十余年的德育工作经验为她推进各项颇具特色的少年宫活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她擅长因地制宜、因情施策,充分挖掘当地文化特色和资源,把中敖火龙和腰鼓结合起来,开设了舞龙特色课程;按班级划分打理学校的科普植物园,把长熟的葫芦用来烙画;组织老师把校外河边的卵石捡回来清洗,开展卵石画课程……经过近10年的阵地建设,她带领着中敖小学德育室的老师们在不断的探索创新中开展了23个活动项目,把乡村少年宫开展的有声有色,“烙画与卵石画”活动项目荣获市级特色项目、“区级特色工作坊”荣誉称号,合唱、足球、舞蹈等多项活动也在市级、区级的比赛中佳绩频出。

  2020年,到宝兴小学履新后继续负责德育、乡村少年宫工作的她,在少年宫的18个活动小组中选中了针织组,决定依托学校以团结协作、诚信友善为精神载体的“大雁”文化,将针织组改名为“艺雁彩线坊”,将其作为宝兴小学的特色名片进行打造。

  “针织是中国民间传统手工制作技艺,选中针织组一方面是想传承传统的手工编织工艺,向家人朋友传递温暖,另一方面也想让学生冶炼心性,在一针一线中体会劳动者的不易。”梁怡说。

  然而,在很多家长眼里,做针线活没有长进还耽误学习时间,复杂的编织针法也让很多小朋友们望而却步。

  “既然针织难学又耗时,那我们就在易学、省时上下功夫。”在一次会议的讨论上,梁怡的一句话点醒了“彩线坊”的辅导老师。通过网上搜索教程及自学实践,“彩线坊”的辅导老师发现立体小物件的钩法零基础的学生也可以轻松学会,一节课就可以完成一两件作品。

  就这样,“艺雁彩线坊”的辅导内容实现了从单一的毛线粘贴画,到复杂耗时的打毛线,再到如今简单易制的立体钩织法的课程内容升级,学生的作品越来越丰富有趣。

  “每到传统节日及特色节日时,小朋友自己钩织的小装饰品、小物件已经成为送给家人和朋友的‘热门礼物’,经常有家长反映孩子学会钩织毛线后极大地改善了孩子总是在家打游戏、看电视的坏习惯。”辅导老师说。

  “彩线坊”从当初只有1个班10多名学生,已经拓展到了2个班50多名学生。在梁怡的组织培训下,不少老师也加入到了“彩线坊”的学习队伍,辅导老师也从1名增加到了5名。

  由最初的钩针不听使唤,到现在钩针和毛线能够在他们的小手里欢快地“舞蹈”,“彩线坊”的开办让孩子们在钩针毛线之间找到了自己的乐趣,陶冶着孩子们的情操。“学了这门手艺后,发现自己对钩织毛线特别感兴趣,家里的小摆件都是我织的,学了快两年,最大的变化就是做事没那么粗心了。”小学员胡岚自豪地说。

  现在“彩线坊”有了起色,梁怡又有了新打算,“继续编织出更多的作品,把我们大足的石刻文化融入其中,将精美的传统工艺、深厚的文化底蕴、鲜明的现代特色相结合,‘钩’勒出我们身边的历史瑰宝,让孩子们在制作中感受我们的历史文化。”梁怡说。

  “把乡村学校少年宫打造成孩子课外活动的乐园、社会实践的基地、陶冶身心的课堂,让孩子们在体验式教育活动中快乐成长。”梁怡说,下一步,宝兴小学还将结合宝兴镇特色,开发出更多特色项目。本报记者蒋世勇何美林文/图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