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支照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蜡烛 ——记重庆市第二届“最美教师”大足中学鲁章淑
一辈子,一颗丹心,一份职业,一个梦想——教书育人,这就是大足中学教师鲁章淑平凡而有意义的人生轨迹。
“我选择教师的行业,很大程度上受了曾经初中、高中老师的影响。”鲁章淑说,她出生在农村,对未来并没有详细的规划,直到被老师课堂上的魅力和敬业奉献的精神深深吸引,这才让她对教书育人心怀向往。
1989年,21岁的鲁章淑带着青春热血,带着对美好未来的期许,第一次站在了讲台上。当她走进教室,看到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感受着一颗颗纯真上进的心灵,她倍感责任重大,暗自下定决心,要用自己的爱、智慧、激情,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上,赠每位学生一片星辰大海。
早上6点起床,晚上10点多到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鲁章淑默默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目前,鲁章淑有两个班的教学任务,有时候连续上课,课间休息就十分钟,屁股还没坐热就要去下一堂课,腿疼腰疼便成为常态,但为了展示老师的良好形象,三十多年来,她一直坚持“站着”上课,并极少时间“带麦”。“老师传授的不仅仅是知识,更应重视言传身教、以身作则,重视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鲁章淑说,走进课堂就必须以最昂扬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进行教学。
2004年,一篇描述自己家境贫困、面临辍学的作文引起了鲁章淑的关注,她细细思索着如何帮助这位学生走出困境。鲁章淑找来班干部,组织了一场募捐,为该学生筹得生活费,解决了眼前的难题。“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你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放弃。总有一天,你会站在最闪亮的地方。”鲁章淑找来贫困学生耐心且真情地劝说道,并在课堂特意找机会表扬她的勇敢和逆风前行,让这位学生坚定了继续上学的决心。最终,这位学生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师范类院校。“普普通通的一段对话、一个行为就可能影响学生的一生。现在这位学生还成为了我的同事,继续在教书育人的道路上奋力前行。”当提到自己的学生长大后也走上了神圣的讲台,鲁章淑满脸自豪。
在鲁章淑的教学生涯中,教育思想方针几经变迁,教材几易其稿,但她积极进取的脚步从未停止,她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广泛参加各种教学教研活动,努力学习专家学者先进的教学理念,在赛课、论文评比活动中多次获得市、区级奖励,其个人也多次荣获“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教师更多的是‘蜡炬成灰’的奉献,是毫无保留的付出。”鲁章淑说,一批批茁壮成长的学生,一个个走出校门追求自己理想生活的自信背影,都是她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未来,她将继续站定三尺讲台,做好教学工作中的每一件事情,不负学生挚爱,不负家长信赖,不负学校期盼。
记者 王雨诗 李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