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1-17 15:05:01 浏览次数: 【字体:

从以前早起看病排长队,到如今智慧便民就医;从设施简陋的就诊条件,到宽敞明亮、环境舒适、设备设施齐全的医疗环境;从传统的“望闻问切”问诊到创新传承发挥中医药特色的综合治疗技术;从“以治病为中心”向“医康养”一体化模式的转变……2018年,区中医院以党建为引领,吹响了“创建三级中医医院”的进军号。近年来,全院上下凝心聚力围绕突出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升医院综合服务能力、满足人民群众现代化医疗服务需求,推动医院驶向高质量发展“高速路”。即日起,本报将推出《创建三级医院助推中医发展》系列报道,全方位展示我区中医院近年来创建工作的进展情况和改革成效。

争创三级中医医院 促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区中医院坚持严格按照《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2017年版)》要求进行任务分解,围绕“6321”发展思路,即建设6个中心:卒中、胸痛、创伤急救、治未病、康复、中医与前沿生物技术肿瘤诊治中心;建设3个全国基层名中医药工作室;创建2个全国中医重点学科:针灸科、骨伤科;实现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1个重要目标,强化以中医药服务为主的办院模式和综合服务功能,实现各项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中医药特色优势日趋凸显
  “我颈椎痛是老毛病,每次不舒服都要来扎几针,扎完头晕、睡眠不好的症状都要好很多。”家住御墅林枫的徐世辉是区中医院针灸科的“老病号”,从以前老医院到现在搬迁新楼,4年的就诊经历让她见证了区中医院的华丽转变。“不仅是医疗环境条件的改变,中医特色诊疗技术和规范性也有了明显的提升,医生给我介绍说采用的是近些年引进的水针刀技术,扎完确实见效比以前更明显了。”
  水针刀技术只是区中医院对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区中医院着重以高端传承发展平台领跑中医药特色,重点打造名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并以此为契机,在人才培养和制剂品种开发方面加强创新,把鹿茸蜜丸市级非遗做出显著成绩;与成都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重庆市中医院等院校建立合作关系,打造成渝轴线两大基地、一个成果应用中心;整合医院中医药专家资源,推动“中医经典、中药内服、外治、康复”四个全科化改革,提升中医辨证施治能力和治疗效果,并给予绩效配套支持;开展了水针刀、筋骨针、火针、浮针、醒脑开窍针刺法等中医特色技术65项,以中医重点专科建设为抓手,打造中医药防治专科群,加速、提质中医药特色技术在各学科诊疗中的联合应用,颈腰椎疾病及骨关节疾病、不寐(睡眠障碍)、中风等病种治疗优势凸显,提升了中医药在危急重症的参与率和疑难病症治疗的有效率。
  “我们现在形成的一些中医药特色诊疗技术治疗效果特别好,有很多其他地区的患者也会慕名而来。”区中医院针灸科副主任李宗花说。

综合服务功能显著提升
  来到区中医院的挂号结算窗口,零散的排队人员显得医院有些“冷清”,与以往挂号时间长、等候时间长、取药时间长的就医痛点相比,在互联网技术的加持下,如今“智慧医院”的信息化建设大大改善了患者的就医体验。
  “我现在看病都是根据自己的时间来,在微信公众号上预约挂号,直接去门诊排队,医保缴费、查报告、取药,基本都能在手机上实现,很方便,为我们看病节省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家住北禅小区的胡祥美说。
  在优化医疗服务系统与流程的同时,区中医院还注重对医疗质量、医院管理、患者安全、护理质量管理、药事管理等方面的提档升级,加强建立以院长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重新制定印发了《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进一步规范了全院的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核心制度,持续提升医疗质量,不断提高救治能力和技术水平。
  “在今年的自查结果中,我们综合服务功能的10项核心指标已经全部达标。”区中医院院长陆俊刚说。
  据统计,区中医院现有占地面积20余亩(较2018年新增10余亩),编制床位已增加至400张(较2018年新增34.23%),设置骨伤科、肛肠科、针灸科等临床科室26个、医技科室8个、职能科室21个;目前在岗职工562人(较2018年新增33.1%),其中,高级职称61人(较2018年新增51.22%)、中级专业技术人员117人(较2018年新增59.5%),市与区级名老中医10名(较2018年新增42.85%),国家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2名;基本设备配备符合《中医医院诊疗设备配备标准》的要求,并配有64排ct、1.5t核磁共振、双能源骨密度检测仪、dsa等系列现代化高端设备……区中医院的科室设置、每床建筑面积、人员配备和设备、设施等均符合三级中医医院基本标准,使医院2020年门诊量较2018年也提升了36.36%。
  据悉,为满足未来三级甲等中医医院的创建需要,区政府将周边地块无偿划拨给区中医院启动三期建设。“十四五”建设完成后,区中医院占地面积将达到40亩以上,业务用房面积达到10万平米以上。

抓党建促医共体高质量发展
  “现在看病很方便,钱花得也少些。”铁山镇胜丰村4组的村民胡永金去年3月由于肺气肿复发,经区中医院“医共体”专家及医生会诊,在家门口的胜丰村卫生室就接受了治疗,“省去了住院费,医保报销下来自己才花了200多,现在吃着中药就没复发了。”不仅如此,胡永金最近还享受到了区中医院专家的义诊服务,“他们到村上来给我们问诊、把脉,还带着仪器给我们免费测量血压、查血、做b超和心电图……”
  胡永金享受到的这些“福利”,得益于区中医院医“共同体”建设。2019年以来,区中医院与龙岗、铁山、中敖、高升、高坪、季家6家中心卫生院建立了“医疗共同体”,在医防协同、乡村医生改革和多学科诊疗模式、四个全科化改革方面,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把医院优质资源下沉到基层医院,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优质、实惠的医疗服务。
  在推进医共体改革的过程中,区中医院党委与当地镇街党委共建的“党员示范工作室”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区中医院87名“医共体”党员、业务骨干和55名辖区党委政府工作人员、党员、镇村干部组成了20个工作团队,参加包括“分级诊疗、家医签约、健康扶贫、医防融合、便民惠民、护理、医院管理”7大类10个“党员示范工作室”的建设,围绕“减少辖区发病率、实现分级诊疗”等主要目标,开展“亮身份、亮标准、亮承诺、见成效”的“三亮一见”活动,充分发挥了党员在基层的示范引领作用,高质量推动医共体建设试点工作,惠及一方百姓健康,取得明显实效。
  另一方面,区中医院党委坚持党风廉政与业务工作“两手抓”,“坚持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和行业作风建设,把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不断推进三级医院创建、推动医院高质量发展。”区中医院党委书记谢国荣说。
  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今年9月,市卫健委组织铜梁区中医院专家组对医院进行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督导。区中医院根据铜梁区中医院检查组反馈意见整理《重庆市大足区中医院三级中医医院创建工作督导整改实施方案》,狠抓落实整改。
  “目前,区中医院积极推进创建工作常态化、长效化、标准化,精心做好迎检各项准备工作。”陆俊刚说。
  “十四五”规划中,我区高度重视医疗卫生的高质量发展,提出“擦亮医疗卫生品牌,打造区域医疗康养中心”,并将区中医院晋级三级中医医院纳入大足区域卫生规划。陆俊刚说:“下一步,区中医院将围绕‘6321’发展思路擦亮医疗卫生品牌,打造好紧密型医养结合示范项目,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与发展、大力培养专科群,以‘敬佑生命、善佐健康’为宗旨,秉持‘致医致仁、至爱至诚’的服务理念,全面提高区中医院‘医共体’牵头医院带动能力,为人民群众健康努力奋斗。”

记者:何美林


终审:赵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