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让非遗“活”起来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1-10 11:00:32 浏览次数: 【字体:

  提起非遗,人们脑海中会出现许多画面。精美的大足石雕,火光四溅的五金锻打技艺,浓香扑鼻的冬菜,余音绕梁的传统川剧……有形、无形的,它们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祖祖辈辈的沉淀,更是大家心中深深的乡情,浓浓的乡愁。它们不仅代表着历史,还有今天和未来!

  日前,我区选送的川剧表演《传承》一路过关斩将,荣获第六届重庆市社区艺术节家庭才艺秀一等奖。《传承》由我区非遗传承人张昌容、谭冬鸣家庭演绎,vcr短片切入,穿插独白讲述,再以川剧形式展现四代同堂的传承故事。

  温馨的画面,动心的讲述,精彩的川剧表演……不到10分钟的节目,让观众和评委领略到了传统川剧的别样魅力,更被这个川剧世家的执着精神所打动。

  包括传统川剧在内,目前我区共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25项、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55项,市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3个、市级非遗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1个、市级非遗传习所3个,区级非遗传承教育基地14个、区级非遗传习所3个。

  一直以来,我区的非遗保护工作按照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机制,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形成了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或生产基地“三位一体”的可持续发展保护模式。

  “非遗传承,非遗创新面临的困难很多。”区非遗中心负责人坦言,非遗传承人老年人居多,传承人整体趋于老龄化,少有年轻人的身影。加之收入低,学习过程辛苦,难以吸引优秀青年人学习。同时,个别非遗项目传承人以此非遗项目谋生略显困难,把非遗项目当成事业来做的更是寥寥。

  值得一提的是,非遗工作人员分工也有待更加专业化。多数非遗经营者、管理者本身也是非遗传承人,虽然很多非遗传承人的技艺精深,但市场开拓、企业管理和营销水平有限,“懂非遗的不懂经营、懂经营的又不懂非遗”的情况普遍存在,非遗相关行业急需加强引导,进行精细化、专业化分工,真正实现“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因此,该负责人建议,大足非遗应践行“见人见物见生活”的保护理念,加强“活态保护”,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一是结合全域旅游发展,制定出台推动非遗产业化的发展规划,对需要进行市场化开发的非遗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产业开发,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尤其要规划建设好非遗特色小镇;二是在传承非遗核心技艺的基础上,引导和鼓励非遗企业大胆创新,研究和开发兼具工艺美和应用性的非遗产品;三是践行“互联网+”思维,整合电商、网络直播等资源,搭建起大足非遗产品线上销售平台,拓宽销售渠道。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