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雨污分流 为了水清河畅
濑溪河棠香段。
河流污染,表象在水里,根源在岸上。濑溪河流经大足城区,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水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一度成为大足市民关注的焦点。
2019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加快全区生态环境水污染治理,两年时间内,我区在全城范围内大刀阔斧地实施雨污管网升级改造。其中,棠香街道累计实施雨污分流管网改造50629米,并配套实施居民楼阳台立管改造、新建和清掏生化池等工作。
排水系统混乱是我区老旧小区的一大“顽疾”。需要雨污分流改造的老旧小区一部分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小区,大多使用的是雨水、污水合流管道,另一种则是居民在装修时私接、错接管道,比如将阳台连接洗衣机的污水管网私接到雨污管网中,导致小区内的排水体系混乱。
“我们这里属于老小区,当年铺设的管道这么多年都老化了,一到下大雨的时候就容易出现堵塞,污水溢出来很影响环境。”棠香街道海棠社区居民黄仁春说,针对污水横流的问题,居民们也尝试过多种办法,但问题很难得到彻底解决,直到雨污分流工程实施后,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
雨污分流,是一种排水体制,是指将雨水和污水分开,各用一条管道进行排放或后续处理的排污方式。雨污分流便于雨水收集利用和集中管理排放,降低水量对污水处理厂的冲击,保证污水处理厂的处理效率。在实施城区雨污分流改造的同时,我区还同步实施了入河排污口改造,截至目前,棠香街道已累计完成231个入河排污口改造。
根源问题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肉眼可见的水质变化。“以前河面经常看得到漂浮物,下大雨的时候还能看见排污口的污水不停往外冒,现在好了,漂浮物不见了,水质也变得清澈了。”居住在河边的韦英告诉记者,在实施雨污分流的时候,河岸景观也进行了改造,以往杂草丛生的河岸变成了规范有序的绿化带和行人步道,如今,濑溪河沿岸成了居民茶余饭后休闲散步的好去处。
为彻底摸清我区城镇排水管网家底及运行状况,我区还系统地开展了排水管网普查、排查工作,对大足城区、龙水等各镇街范围市政排水管网和小区、企事业单位内部排水管网进行全面普查,彻底摸清了全区排水管网总量、种类、走向等基本信息。针对排水管网排查中发现的破损、堵塞、塌陷等隐患进行了及时修复。
下一步,我区将建立从建筑物排水立管到污水处理厂的全流程系统图,并形成二维和三维的可视化图像,为我区“智慧排水”奠定基础,建成后的“智慧排水”系统可准确掌握全区排水管网运行情况。
记者手记
治河还需“治本”
雨污分流管网改造是我区濑溪河源头“保卫战”的一项重要举措。我们清楚地认识到,濑溪河污染防治,根本在源头。
只顾末端不顾源头,污染还会源源不断产生。实践证明,通过城镇管网雨污分流、污水处理厂扩容、农村面源污染治理、关停散乱污企业等一系列措施,我们打好了源头“保卫战”,濑溪河水质持续向好。
污染防治既要治标,更要治本,而治本之策就是坚持绿色发展理念,自觉把经济社会发展同生态文明建设统筹起来,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只有进一步强化生态环境“硬杠杠”,充分发挥生态环境保护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方面的“抓手”作用,不断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污染才会减少,环境质量才会根本改善。
记者 刘星 蒋世勇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