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刘三姐”的经营之道:诚信为本 贴心服务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9-28 15:28:45 浏览次数: 【字体:

“昨晚‘如意’包间,捡到一个化妆包,刚刚失主打来电话!”9月26日,“刘三姐”一到“大足直营店”,早班服务员赶紧向她汇报。
  “刘三姐”名叫刘著英,今年70岁,是“刘三姐鲫鱼”的老板。

厨房炒料。

  原来,前一天晚上,有客人饭后在包间遗留下一个化妆包。夜班服务员打扫清洁时发现后,立即将化妆包交到了吧台。负责人打开包,发现里面除了一大沓钞票,并没有联系方式。于是,将包锁进了抽屉,等待失主的联系。
  26日一大早,失主就打来电话询问,听说化妆包在,连声表示感谢。
  “钱包、手机、水杯,我们一年要捡到很多。”刘三姐说,“10多年前,还有员工在邮亭的店里捡到客人遗落在店里的几万块钱,最后也物归原主了。”
  一个企业经久不衰,除了过硬的产品,还与诚信经营密不可分。刘著英直言,这就是“刘三姐鲫鱼”的制胜法宝。
  1990年,丈夫去世,留下两个儿子。面对两个年幼的孩子和一万多元的贷款,刘三姐没有退缩,而是在家门口开了一个小饭店。由于没有经验,亏本一万多元,几乎让她丧失了对生活的信心。
  几个月后,刘三姐重振旗鼓,摆上4张桌子,添置了些锅碗瓢盆,小饭馆改成了鲫鱼店。
  每天凌晨5点,刘三姐趁着夜色出发,带上背篓,到几十里外的荣昌采购新鲜的鲫鱼。来回三个小时,几十斤的活鱼,压在她柔弱的肩膀上。
  几经煎熬,老人传下来的煮鱼手艺,在刘三姐手里重新“活”了过来。侄儿李昆仑跟着阿姨把生意从4张桌子做到了40张。
  生意愈渐兴隆,需要满足不同客人的口味。刘三姐除了烹制祖传鲫鱼,又根据人们口味的变化,在调料、火候上下功夫,开发出了“红烧家常鲫鱼”、“锅巴鲫鱼”、“肥肠鲫鱼”、“大蒜鲫鱼”等不同口味的鲫鱼菜品,赢得了八方食客的青睐。
  随着渝蓉高速公路的通车,刘三姐看到了大足城区的商机。2016年,她果断在距离高速路下道口不远的石刻大道边租下1000多平米的门面,开起了邮亭刘三姐鲫鱼大足直营店。
  熟悉的味道,吸引着新老顾客的光临。
  “新店一开生意就很好,2016年,我泡了10多万块钱的海椒,八成都是大足这个店用的。”刘三姐坦言,来大足,就站稳了脚跟,除了好的味道,还和她长久以来的诚信经营理念有关。
  不准短斤少两!刘三姐说,称鱼的时候,不管客人看不看,都必须实打实的!
  必须诚实!刘三姐说,客人遗落在店里的东西,再贵重,也不能私吞!
  ……
  靠着美味和美名,邮亭刘三姐鲫鱼早已名声远播,邮亭、大足、重庆三家直营店,员工近百人,光大足一家店,节假日就能卖上千斤鲫鱼。

记者:张玮 陈柯男 实习生:熊敏秀文/图

终审:赵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