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师玲—— 招商火线炼成“铁娘子”
师玲(左一)在台铃无锡基地考察。(受访者供图)
打开大足高新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师玲的飞行记录,一张张机票接连不断地出现在记者眼前,时间大多在晚上。记录显示,师玲的飞行时间超过了全国99.16%的用户。
“招商常常需要外出,但又不能影响单位工作处理,所以我们经常选择晚上的航班。”师玲这句简单的话语里,透露出招商工作的不易。
从2000年接触招商工作到现在,师玲已经在招商战线上奋战了20多年,但仍旧保持着对招商工作的激情和热爱,大家都叫她“招商铁娘子”。
“招商秘籍”熔铸勤劳与智慧
2000年,刚参加工作两年的师玲被调入大足县体改办(招商办),正式开始了她的招商生涯,可以说是招商战线上的一名“老兵”。20多年来,师玲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招商秘籍”。
“我们常常需要接待上百个客户,才可能有希望最终谈成一个,”师玲说,“招商这条路上充满了一个接一个拦路虎。”首先要打信息战,而这其中最难的部分就是了解企业是否有进军西南的意愿,要从信息的海洋中得到一些有用的信息来帮助做出判断,无异于大海捞针。其次,接触到招商对象后,就需要开始与招商对象在产业发展、服务口碑以及政策等方方面面找契合点。可即便方方面面都符合,最后的落地实施也还要面对土地的解决、手续的落实,甚至招商成功后的服务等一系列问题。
为了使招商更高效,进一步强链补链,师玲制定了三步走招商战略:首先,深挖产业整体情况,瞄准目标客户,实行产业链招商;其次,制订单个的招商政策,以情打动;最后,联合市有关部门推动项目落地。
会拼才会赢。大足高新区成立至今,师玲与园区招商团队围绕产业定位,主导、促进或协助累计引进项目200余个,协议投资超700亿元,目前已有约100个项目投产,规上企业总数近50家,为高新区的加速“蜕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龙头、核心企业是产业招商的关键,引进一家核心企业,往往能引来一连串配套企业。
2020年台铃的引入,为大足高新区的汽摩产业注入了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然而,招引台铃却没那么容易。
台铃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是电动车行业的龙头企业,在整个电动车行业中排名第三。2020年上旬,师玲得知当时台铃有入驻西南的意向,多年练就的敏锐嗅觉让她意识到:招商的机会来了!但此时台铃已经开始与其他园区洽谈。
“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能放弃,更何况是这么优质的企业。”师玲迅速与台铃工作人员取得联系,核实确有此事后,立即着手搜集信息、组建小分队。
台铃有四个大股东,一个常驻东莞基地、一个常驻无锡基地,另外两个股东时常在各地奔波。为了取得与股东见面洽谈的机会,师玲便开始常常飞往东莞和无锡,蹲守在基地里。
终于,多次的拜访和讲解后,台铃将大足高新区作为落地建厂的备选,但同时进入备选的还有四川和重庆的另外两家优质园区,这也就意味着进入了台铃落户的关键竞争期。师玲打起十二分精神,每周前往东莞和无锡。
“因为是关键时期,他们的股东基本都会对我们采取回避状态,所以去了都不一定能见到股东。”面对困难,师玲仍然坚持每周去碰碰运气。一旦等到股东,师玲就拿出早已为准备好的特约方案,从各个角度分析台铃落户大足高新区的益处。
6个月,数次的拜访、多次的对接,师玲及其团队终于用诚意、专业打动了对方,促成台铃西南项目落户大足高新区。去年10月,在台铃的签约仪式上,台铃集团副总裁李坤逢对此次项目落户大足的背景作了介绍。在他看来,项目最终落户大足的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大足高新区在招商过程中所展现的温暖而周到的服务。
台铃这一龙头企业落户后,师玲与招商团队抢抓机遇,“趁热打铁”,瞄准电动车行业优质项目以商招商,相继引进电动车行业排名第四的金箭,以及排名前十的赛鸽、创新等知名品牌,让大足高新区的汽摩产业迈上了新台阶。
其实早在2018年,师玲这种吃得苦中苦的精神就已经取得了一次非凡的成效。2016年,师玲获知快科电梯项目信息后,就开始多方准备,积极组织方案策划,对接企业,寻求上级领导及部门的支持。两年多的坚定执着和真情实意,换来了快科从最开始的无强烈意向西南布局到最后落户大足高新区的变化,也换来了大足高新区电梯行业的新局面。
带出一支“能说会做”的团队
招商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更是一个团队的精诚合作。师玲深刻地明白这一点,作为园区招商工作的分管同志,从高新区建立开始,就注重打造一支强有力的招商铁军。
“新同事进来我们首先会让他们了解一下园区状况。”师玲说,为了检查新人了解程度,师玲还会让他们做角色扮演,有的扮作前来考察的企业,有的扮作园区工作人员,为他们讲解园区情况,并且进行相互打分。
另一方面,师玲会在新同事大致熟悉园区情况后,结合他们的意愿以及发展需要对他们进行分组,并进行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在师玲看来,每个招商人都代表着园区的形象,良好的专业素养是招商人的必备素养,也是对招商企业的尊重。
同时,师玲还对团队每个成员每周的外出招商和打电话与企业沟通的次数提出了具体要求。
三管齐下,师玲成功将高新区招商团队从“零”基础,打造成为了一支能说会做、善打“硬仗”的专业招商团队。
“下一步,我们将加速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布局特色产业集群,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协议引资600亿元以上,引进项目150个以上。”谈及“十四五”时期大足高新区的招商工作,师玲信心满满。
记者 陈安林 谢凤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