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干旱天气将持续一月以上
大足网讯(记者 陈柯男 张玮)连续多日的降雨后,我区将开启“盛夏模式”。气象部门预计,7—8月全区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旱涝交替、旱重于涝。专家提醒,高度重视今年的干旱形势,及时启动抗旱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
据了解,5月1日—7月14日,全区平均气温23.0℃,与常年同期23.2℃基本持平。各镇街平均气温22.8—24.2℃,大部分镇街都较常年同期持平或偏多。
在此期间,全区累计降水量262.4毫米,较常年同期394.1毫米偏少3成以上。各镇街累计降水量240.2-421.9毫米,有50%的镇街均较常年同期正常略偏少。其中,拾万、智凤、玉龙、回龙等4个镇街降水量偏少3成以上,回龙偏少最多,达4成以上。
“5月中旬至6月下旬,全区各镇街出现了1次轻度—中度干旱,局地重旱的情况。”气象专家介绍,各镇街大雨开始期在5月上旬,雍溪最早,出现在3月27日;今年以来,出现了1次区域性暴雨暴雨,2次局地暴雨。7月8日暴雨综合强度最强,最大小时雨强59.8毫米,为邮亭镇,7月8日9时,最大日降水量126.2毫米,也在邮亭。截至目前,大足区国家基本站未出现暴雨天气过程。
就天气对农业的影响来看,气象专家介绍,5月以来,光热水条件基本正常,利于水稻、玉米、红薯、柑橘、茶叶、李子等作物生长发育。水稻满栽满插、返青较快、长势较佳、分蘖质量偏好;7月上旬以来各地温度正常略偏低,使水稻孕穗持续时间得以延长,利于大穗产生。玉米长势健壮,较大的气温日较差利于玉米灌浆结实,对产量形成十分有利。各柑橘产区温宜墒足,日照基本能满足需要,利于座果率提高,对柑橘膨大亦较有利。夏旱期间,对高海拔地区的农作物生长及水稻、红苕移栽带来了一定影响。
随着降雨天气的结束,我区将开启盛夏模式,气象部门预计,7-8月全区总体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旱涝交替、旱重于涝。而且,局地洪涝偏重,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偏多。
“从7月中下旬开始,有30-40天以上中-重度气象干旱。”气象专家预计,7月降水量为161.6—179.6毫米,较常年同期179.6毫米偏少1成;8月降水量为124.8—140.4毫米,较常年同期156毫米偏少1—2成。
气象专家特别提醒,各地做好抗旱准备,高度重视今年的干旱形势,提早落实好物资、人员、设备,及时启动抗旱预案,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加强水源管理,抓住降水天气过程做好雨水蓄保,广泛开辟抗旱水源,科学调度抗旱用水,确保人畜、农业用水充足;推进科学抗旱,做好旱情跟踪,加强苗情、墒情田间巡查,制定抗旱技术方案,落实好各项抗旱关键技术,减少干旱造成的损失;各地农户加强雨后的田间管理,及时播种蔬菜,水稻在散籽后要及时放水,便于机收,同时要及时施促芽肥,确保再生稻生长;各地加强强对流天气防御,做好暴雨、大风、雷电等强对流天气的应对和防御。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