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乡村小学:川剧锣鼓响起来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6-17 15:59:38 浏览次数: 【字体:

aa06bf0bc01041428d77bc722a34afbe.jpg

表演《包公铡侄》

483dac067ae94252bc5061bda9c6df16.jpg


28508068d899477084ef5dac53f176ca.jpg

参加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

65910ba609bb400f806b47ba38baa83a.jpg

参加大足春晚表演

240b46a5b6a2457fa3f57b4249452425.jpg

《醉美川剧》展演

0fdf4b41aa984fac9b7f2cb9d58ce675.jpg

学生练习基本功

大足网讯 练功台上的“梨园小将”字正腔圆,动作有板有眼,表情收放自如,尽管他们只是十来岁、甚至几岁的小学生,但“唱、念、做、打、舞”和“手、眼、身、法、步”,都相当见功力。同学们通过对“川剧绝活”一招一式的表演,表现出了对这一传统文化的热爱,这是米粮小学日常排演川剧的一个场景。
  米粮小学在深入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广泛开展川剧进校园活动,全力打造特色教育,将川剧等戏曲表演作为学校辅课的主题,传承和弘扬地方戏曲,将艺术的种子播撒在了农村儿童的心田。
培训基地落户校园
  “米粮小学大部分学生来自农村,50%左右的孩子是留守儿童。”米粮小学校长杨超林告诉记者,“这些留守儿童综合素质悬殊,家庭教育也比较缺失。”
  “以前,由于下午放学时间较早,学生离开学校后,也不着急回家,在外面闲逛,有的即使回了家,也无人监管,这给学校管理带来了越来越大的压力与挑战。”教师胡贤全说。
  如何为农村孩子的人生奠基,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这成了摆在学校面前的紧迫课题。正在学校寻找“一校一品”的办学特色时,2016年,区文化主管部门也在全区范围内寻找川剧艺术传承的培训基地。
  “川剧艺术是巴渝大地极具传统特色、且有影响力和发展前景的艺术精粹,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依托川剧文化艺术,创新实施特色教育,拓展优质教育资源,无疑是个理想的选择。”杨超林说。
  为了使川剧艺术传承的培训基地项目落户学校,米粮小学经过积极努力,多方筹资100万元,修建了练习室以及戏曲艺术文化墙,营造良好的传统文化氛围,让学生、家长都能喜欢上戏曲艺术。
  川剧艺术传承培训基地落户米粮小学,区戏剧曲艺协会会长张昌容功不可没。张昌容说,“以前,是城里孩子家庭好,有喜欢戏曲艺术的条件。但其实农村孩子更能吃苦,对学习戏曲的兴趣更浓厚。”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6年11月,大足区川剧艺术传承培训基地终于落户米粮小学,从而拉开了该校“传承川剧艺术,弘扬传统文化,实施特色教育”的序幕。
“川剧文化”润心田
  “为了营造川剧文化的艺术氛围,我们在学校建设中融入了很多川剧元素。”杨超林介绍,学校配齐了相关教学设备、乐器、服装等,打造具有“川剧文化”特色的校园环境;定时展播优秀川剧曲目,教学校园戏曲广播体操;推选教师参加川剧艺术知识培训,邀请专业教师定期为孩子授课;不仅在校园内绽放光彩,还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影响力。
  “川剧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地方特色浓郁,但对于小学生来说,学习还是很有难度。”该校分管副校长刘阳娟说。为此,老师们想方设法将川剧知识整合到各学科中,将教学内容化繁为简,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寓教于学,寓教于练,引领学生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和培养。
  “川剧唱腔中一个简单的‘咿呀’可能就会拐八九个音,学生唱起来吃力而且觉得难听。”在川剧老师谭冬鸣的指导下,学校音乐教师唐昌琼、李易就将经典古诗词改成川剧版歌曲,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就是很好的“改版模本”,除此以外,《静夜思》《锄禾》《春晓》《鹅》……这些朗朗上口的古诗也被进行了改唱,这不仅加强了学生对古典诗词的记忆,还将川剧技巧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一举两得。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校以学生兴趣为动力,注重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将戏剧曲艺学习和经典名段欣赏结合起来,在审美愉悦的艺术实践过程中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如《王二小》《三个和尚》是孩子们耳熟能详的故事,班主任们借此在多媒体上播放川剧版动画给大家看,这时孩子们感到万分新奇,从而改变他们对传统川剧的认识。
  学校在普及戏剧曲艺知识的基础上,还加强特长学生的深入培养和训练,努力营造浓厚的艺术氛围,提高学生戏剧曲艺综合水平。课内,老师们将川剧剪纸、川剧脸谱绘画、川剧服饰欣赏融入到美术课堂,将戏曲广播体操融入到体育课堂;红领巾广播站每天中午循环播放川剧经典故事、歌曲;课外,老师鼓励学生到戏剧院多看戏曲节目等。
  学校还广泛开展了“川剧知识竞赛”、“曲艺之星”评选、“打擂台”、变脸侠设计等主题活动,充分调动全校师生的川剧学习热情。同时,学校启动了“川剧文化进校园”文艺展演及相关的课题研究工作,积极探索“川剧艺术融入校园文化”的有效形式,继续深入开发校本教材和校本课程。
“梨园小将”传承英姿
  水袖清灵,余音绕梁。2018年,米粮小学代表我区参加“戏曲进校园”首届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决赛颁奖以及汇报演出。当时10岁的米粮小学四年级学生何昊辰,以《包公铡侄》中的精彩表演引发观众连连赞叹,最终荣获第三名。该节目也荣获“首届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最佳展演节目奖。
  这是该校“梨园小将”们登台展演,实现小小川剧梦的一个实例。
  “我们学校戏曲教学采用的是阶梯式的培养方式。从二年级到六年级的学生都可参与。目前设立有表演班、锣鼓班、唢呐班等特色班级,共计有近70名‘梨园小将’。”米粮小学德育主任夏钦介绍。
  米粮小学是全区的川剧传承基地,从2016年开始,区川剧戏曲协会负责人张昌容、谭冬鸣带领谭必举、钟吉富、曾敏、王德彪、陈小华等一批大足川剧名人,从炎炎盛夏到瑟瑟寒冬,克服一切困难,每周二坚持到校给孩子们上课,他们精心编排节目,让“戏曲文化”融入师生们的日常教学。
  5年来,米粮小学的川剧艺术发展硕果累累。“中国川剧皇后”沈铁梅等著名川剧艺术家亲自到校指导;合川区学昌门小学等区外学校到该校交流川剧教学经验;受邀到重庆大学进行了大、小学生同台戏曲广播体操的表演;完成了川剧版《静夜思》《锄禾》的合唱录制;“梨园小将”惊艳亮相全区少儿文艺汇演和大足春晚;川剧版《白蛇传》中《盗仙草》片段、老中少合作《梨园传承》节目,凭借纯正的唱腔,曼妙的身法,新颖的表现形式,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此外,该校川剧班“梨园小将”表演的《拾玉镯》,在参加“第三届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中荣获集体项目二等奖,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2020年12月,二年级学生孟诗彤表演的《红灯记》荣获“第四届重庆市中小学戏曲小梅花展演”个人项目三等奖,学校再次荣获优秀组织奖……
  在铿锵的川剧锣鼓声中,在轻盈曼妙的戏剧舞姿中,学校憧憬着通过传承川剧艺术,实现育人途径多元化,给农村孩子搭建起成长、成才的平台,达到“艺术育人,正品立德”的特色育人目标。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