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电上山坡 柑橘得甘露
每棵柑橘树下都有一根滴管,确保每一滴水都能精准到达。
棠香街道双丰村,1200亩柑橘树进入坐果期,丰收在望。但是支部书记谢后国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为啥?因为山坡上的1200亩柑橘树“渴”得不行。
“村里没有大江大河过境,没有大型水库蓄水,只能靠水田或三坪塘蓄水。”谢后国无奈地说,水田或是三坪塘大多修建在坡脚,要灌溉山坡上的柑橘树,需要抽水泵往上抽水,既费马达又费电。
“更大的困难还在于山坡下电力不稳,长时间负荷运行,采用抽水泵灌溉的效率并不高。”谢后国介绍说。
2018年,双丰村利用撂荒地、荒坡,“变废为宝”发展起了1200亩柑橘种植,主要涉及该村1、2、3、4、5、6、8组、约2700人,前期投入项目资金300多万元。今年,柑橘树陆续进入坐果期,种植户们眼看着就能靠柑橘多一条增收路,没曾想让果树的“喝水”问题成了“拦路虎”。
村支两委随即向街道办事处发出了“求救”。
棠香街道针对双丰村的特殊情况,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办事处相关负责人积极与区供电公司沟通协调,争取到了五套电力设施,用于柑橘的灌溉。
为了节约用水,街道办事处还与村支两委班子成员达成共识,采用滴灌的方式,既节约水,还节省劳动力。
“滴灌比地面灌溉节水70%—80%,比喷灌节水40%左右,对于本就缺水的双丰村来说,这是最好的办法。”棠香街道办事处农服中心主任郑光霞介绍说,一套滴灌设备需要36万元左右,而一套喷灌和地面灌溉的设施成本会更高,劳动成本也会相应提高。
很快,5套电力设备就分别矗立在了5个坡头上,其中三套已经开始了运作。
记者在现场看到,红砖蓝瓦的抽水房内,建有三个水池。抽水泵将山坡下的水抽进水池,再利用增压机,顺着管道送到每一棵柑橘树下,给每棵柑橘树精准“送水”。
“以前山坡上没有电表,需要到很远的农户家中接线,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谢后国介绍说,现在这一套设备可使用5—8年,灌溉200—300亩柑橘,只需一人、一键启动。除此之外,滴灌技术的使用,还大大提高了肥料的利用率,避免土壤板结,增产效果还十分明显。
“办事处为我们办了件大好事。”今年52岁的柑橘种植户周学明激动地说,把电“送”上了山坡,柑橘享受了甘露,我们的荷包才鼓得起来。
1200亩的坡土上,一滴一滴的水正悄无声息地滋润着“致富树”。有了活水的滋润,双丰村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记者陈龙/文黄舒/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