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涤荡心性的殿堂
(“5·18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大足石刻博物馆)
在一个被商业和商品、时尚和新颖统治的时代,博物馆成为了价值坚守的地方。
今天,是“5·18国际博物馆日”,走进博物馆,了解一座城市的前世今生,成为一种新时尚,也是了解这座城市一段历史最好的地方。
“博物馆”一词,源于希腊文“缪斯庵”(museion),原意为“祭祀缪斯的地方”。约在公元前5世纪,在希腊的特尔费·奥林帕斯神殿里,有一座收藏各种雕塑和战利品的宝库,它被博物馆界视为博物馆的开端。在其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博物馆只是供皇室或少数富人观赏奇珍异物的收藏室。到18世纪末,西欧一些国家博物馆相继建立,并向公众开放,博物馆的功能才有了新的发展。
1977年,国际博物馆协会为促进全球博物馆事业的健康发展,吸引全社会公众对博物馆事业的了解、参与和关注,向全世界宣告1977年5月18日为第一个国际博物馆日,并每年为国际博物馆日确定活动主题。
最初的博物馆,被定义为“是一个不追求营利,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公开的永久机构。它把收集、保存、研究有关人类及其环境见证物当做自己的基本职责,以便展出,公诸于众,提供学习、教育、欣赏的机会。”
时至今日,博物馆包括了搜集、保存、修护、研究、展览,教育、娱乐等七大功能。内容上一般为美术馆、历史博物馆、人类学博物馆、自然历史博物馆、科学博物馆、地区性博物馆和特别专题博物馆等。
它们代表当地历史文化风味,提供给人们不仅仅是物品的呈现,同时也是一种精神性的汇集。西方先哲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中国古代唐太宗李世民说:“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伟人告诫世人尊重历史,而博物馆则是历史的保存者和记录者。经常去博物馆参观,或者带着孩子一起去,不仅可以起到以古鉴今的作用,还可以给人以见贤思齐的启迪。
通过参观博物馆,我们可以窥见民族文化、民族性格的流变与形成,对社会组织结构方式、经济生活方式及包括原始宗教信仰在内的精神生活,都会有真实深入的了解。
在大足,大足石刻是当之无愧的文化符号,应运而生的便是大足石刻博物馆。500多件精美的文物在简单背景的衬托下,历史价值更加凸显,更加需要我们走进博物馆去慢慢品味、欣赏。
本报记者陈龙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