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高坪“小蜜蜂”酿造新生活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5-13 10:02:21 浏览次数: 【字体:

展览厅

展览厅

畜牧科普园

畜牧科普园

生态蜜蜂园

生态蜜蜂园

乡村旅游发展

乡村旅游发展

取蜜

取蜜

  楠木林立,花香漫溢,蜂声嗡嗡。2019年起,高坪镇依托自身得天独厚自然资源,以现代化的养殖技术,发展起蜜蜂产业,为脱贫攻坚造血,为乡村振兴助力,实现了生态美、产业兴、百姓富的有机统一。

  据统计,截至2020底,该镇养蜂4200余箱,比2019年增加2000箱,年产蜂蜜约6.3万斤,产值63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养蜂户年均增收达1万元以上,扶持和带动养蜂示范户130户,其中贫困户80户。


发扬祖辈养蜂业

  高坪镇境内生态环境优越,植被茂密,森林覆盖率达60%,河流水质长期保持在ⅲ类以上;境内蜂蜜源植物品种丰富,主要有楠木、槐花、椴树、金条树、五倍子等野生植物和油菜花、桃花、梨花等经济作物,花期长且叠错,是生产绿色、无公害天然蜂蜜的理想场所。

  “我们家里祖祖辈辈都养蜜蜂,只不过产出的蜂蜜只够自己吃。”瓦店村的养蜂户周代清说。据当地村民介绍,高坪镇在几百年前就已有养蜂的传统,只不过彼时基本只有零零散散的几家,且养蜂基本都是自家散养,自给自足。

  2019年夏天,高坪镇的蜜蜂产业历史迎来重大转折。当时重庆市科技特派员来到大足进行考察。在与我区科技工作人员的聊天过程中,科技特派员意外得知高坪镇有村民正在养蜂,于是立即启程前往高坪镇调研蜜蜂养殖相关事项。

  在高坪镇冒咕村,科技特派员发现有大片集中成林的楠木且林内成树最高树龄上百年,有的甚至高达25米。冒咕村周边森林密布,四季葱郁,沟壑纵横,溪水潺潺,而依托于此生产出来的“楠蜜”口感甜而不腻、且营养价值高。“高坪很适合养殖蜜蜂啊!”经过一番对土壤、水质的连番检测和对周边环境的实地勘查后,科技特派员说。

  由此,高坪镇大规模的蜜蜂养殖正式拉开了序幕,预计到今年底,高坪镇将发展蜂农600户,中蜂饲养总规模达到8000箱,蜂产业实现年产值1200万元;到2022年底,将发展蜂农1000户,全镇中蜂饲养总规模达到10000箱。

  自然清新的环境在推动了当地蜜蜂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当地乡村旅游产业的进步。


支书成了“蜂王”

  “‘夏书记’,最近我应该多久取一次蜜啊?”夏初,冒咕村村民尹玉建家的蜂群“火力全开”,积极采蜜,不久蜂箱中的蜜很快就会装满。对此尹玉既兴奋又有点不知所措,于是习惯性拿出手机开始打电话咨询前任村支部书记夏国财。

  夏国财和村里大多养殖蜜蜂的人一样,开始养殖蜜蜂的时间比较早,但是养殖数量少。“当时养蜂主要是为了自己吃,有时也会作为土特产也会给亲朋好友送一点。”2000年,夏国财就已经开始养殖蜜蜂了,但此时的养殖规模最多的时候也不过只有十几箱。

  2019年正值冒咕村脱贫攻坚时期,时任冒咕村党支部书记的夏国财在陪同科技特派员调研的过程中亲耳听到了那声“高坪很适合养殖蜜蜂啊!”立刻主动从自己实践起来,积极扩大蜜蜂养殖规模。“养蜜蜂并不需要高强度、高素质的劳动力,如果我这次养殖蜜蜂能够成功,那么我们村里的8户贫困户也可以依靠养蜂增收。”

  虽然已经有19年的养蜂经验,可是以前小规模的养蜂基本都是“靠天吃饭”,完全不能满足现在大规模养殖的高质量、高产出要求。在这一次大规模养殖的尝试中,夏国财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只许成功不许失败。“如果失败以后影响的不仅仅是我,更是村里的贫困户的脱贫希望。”夏国财说。

  为了实现更加科学的养蜂,已经53岁的夏国财选择毅然决然踏入新领域——网络。工作空隙,夏国财就在网上搜罗相关资料,一点一点自学,夏国财家里一本本厚厚的笔记都是他学习的成果。除此之外,通过各种渠道搜集来的书籍也是他学习的渠道之一。理论知识的日渐丰富加上肯学肯干,让夏国财首战告捷,50箱蜜蜂,获利5万余元。夏国财继续扩大自身蜜蜂产业规模的同时,也向村里推行养蜂。

  胡学良曾是村里远近闻名的贫困户,他和老伴已经年逾古稀,膝下仅有一子,儿媳身体不太好,家里还有三个年幼的孙子、孙女需要抚养,全家7口仅靠儿子一个人的微薄的收入过活。

  村里开始推广养蜂,胡学良就自愿报名。2020年5月,镇上和村里为胡学良免费送来了20群蜜蜂,而夏国财也主动当起了胡学良的技术指导。当年8月,仅仅三个多月的时间胡学良就收获了价值5000元的蜂蜜。

  同样作为养蜂受益人的尹玉建,是个实实在在的养蜂“零基础者”,自然成为了夏国财的的重点指导对象之一。在平时的养殖过程中,尹玉建一个电话过来咨询,夏国财就放下手里的事情,前往尹玉建的蜜蜂养殖基地查看问题、进行指导,这样的指导基本每次都要持续一个多小时。

  如今,冒咕村里的建卡贫困户们纷纷加入养蜂队伍,养蜂数量基本都在10—30群之间,增收金额也在1万元—3万元不等。

  2020年5月,镇上投入资金100余万元在冒咕村建立起1个占地1500平方米的养蜂示范园。镇上的其他7个村(社区)集体和群众相继建蜂场,其中100群以上基地6处,50群以上基地32处,20群以上基地50处,并按照“合作社+示范户+散户+电商”的发展思路,全镇成立村级合作社。蜜蜂产业逐渐成为了高坪镇主导产业之一。

  为了更好地带动全镇的蜜蜂养殖产业,2020年起,夏国财开始不再担任冒咕村村支部书记,转而成为全镇的养蜂“领头羊”,时常奔波在为高坪镇的8个村社区提供技术指导的路上,为把高坪建成蜜蜂小镇贡献力量。


“蜜蜂小镇”可圈可点

  在全镇居民纷纷加入养蜂大潮的过程中,高坪镇政府充当着“护花使者”的角色,默默为养蜂户们保驾护航。

  蜜蜂产业发展初期,资金是第一大关。在没有任何外来资金的情况下,镇政府只能“省吃俭用”,用基础设施建设的节余资金用来发展蜜蜂产业。所幸这段时间不长,因为蜜蜂产业发展的“短频快”特点。仅半年左右,高坪镇的蜜蜂产业就取得一定成效,受到各方的关注,同时,部门资金、成功人士的捐赠……各方面的资金也相继涌入,助推了蜜蜂产业的发展。

  同时,该镇开始对镇里的蜜蜂养殖进行全方面经济支持,对全镇的8个养蜂示范场,政府出资统一标准建设,每个蜂场补贴5万元;对10户家庭养蜂示范场,镇政府给每户补贴庭院建设费用和养蜂费用共3000元;对养蜂散户,镇政府则计划按规模大小给予资金扶持。

  资金跟上来了,养蜂技术依然是制约蜜蜂产业发展的一个拦路虎。要做到高产量、高质量的养蜂,养蜂技术是万万不能脱节的。

  为此,高坪镇积极联系区科技局为养殖户们争取到了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的技术支持,请知名专家担任蜂产业发展顾问为全镇培训蜂产业农技员,并加强农技员日常养蜂技术指导,构建镇养蜂技术服务网络。针对农户养蜂需求,举办养殖技术、产品营销、蜂文化知识等培训,破解产业发展中遇到的难题,提升蜂产业发展水平;对养蜂的散户,则聘请3—5名技术骨干,对养蜂散户日常走访、解决养殖技术难题。

  养蜂的天然的好条件和技术的提升双剑合璧,给高坪镇的蜜蜂产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以冒咕村为例,现在一箱蜂蜜的产出的蜂匹从原来的一箱2—3匹到现在一箱8—13匹不等。

  “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蜂蜜产出的提高,和蜂蜜养殖业的发展带来蜜源的紧张。为保护当地环境,保障蜂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助推乡村振兴,今年,高坪镇结合全镇柠檬产业发展状况和蜜源植物状况,争取退耕还林和荒山补植等政策,开展蜜源植物基地建设,选取特色蜜源植物刺洋槐、黄柏、锻树、油菜实施栽植,每年栽植蜜源植物不少于1000亩,三年内达到5000亩,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乡村旅游产业的进步。

  现在蜂蜜养殖产业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问题时常一个问题还没解决完另一个问题却早已接踵而至。“没有资金就争取资金,没有技术就联系技术人员,问题来一个就解决一个嘛。”高坪镇党委委员周前云笑着说。今年目标中的完善1个蜜蜂产业园建设工程;建设8个养蜂产业示范场;打造10户养蜂家庭农场示范户;实施培育10户养殖大户工程;实施蜜源基地建设工程等多项任务都已完成。

  提起未来,周前云充满信心,“我们在通过自然隔离交尾,人工提纯蜂种,使蜂种达到采集力强、维持大群能力强、抗逆性强,抗病力强的种王,努力填补重庆市优良蜂种空白。组织蜂农参展、参评,打造高坪种蜂及高坪土蜂蜜品牌,并多渠道推销高品质蜂产品,鼓励利用旅游促销、电商促销、开设直销店等方式推销蜂产品,实现产销两旺。”

  记者陈安林/文通讯员杨天兵魏应洪/图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