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兄弟同心妙高山上护“国宝”

来源: 发布时间:2021-03-11 11:46:05 浏览次数: 【字体:

刘顺中在打扫卫生

刘顺中在打扫卫生

守护三十多年,刘顺中对这些石刻充满了感情

守护三十多年,刘顺中对这些石刻充满了感情

兄弟俩小院中交流

兄弟俩小院中交流

正在巡逻

正在巡逻

兄弟俩守着石刻

兄弟俩守着石刻

国宝档案:

 大足网讯(记者 张玮 李东)妙高山摩崖造像位于季家镇曙光村二组。造像始刻于南宋,共计造像9龛,存像60余身。分布在长约10米、高约10米的妙高山东面和北面崖壁之上,大致呈水平布置,距地坪约3米;为三教造像题材,主要题材有阿弥陀佛、释迦佛与老子、孔子组合以及十六罗汉、西方三圣、水月观音等。

 妙高山摩崖造像保存较为完整,规模较大,是大足石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研究我国宋代儒、释、道三教合一思想史、哲学史以及宗教造像、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具有较高的宗教、历史、艺术价值。2000年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距季家场镇2公里处,坐落着一座小山名叫妙高山,此山虽小,却坐落着大足石刻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妙高山摩崖造像。

 沿着青石小路拾阶而上,缓步穿行在密密的竹林间,不过数十步,便可见一个小小的庭院。几声犬吠,更觉宁静。

 推门而入,眼前豁然开朗,4龛石刻沿壁而凿,精美的石刻造像端坐于洞内。当地的老者,曾取名为“佛洞”。

 4棵黄葛树屹立院中,终日与妙高山摩崖石刻相伴,历经风雨,日渐粗壮、茂盛。这些树便是78岁的文保员刘顺中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栽下的。

 其实,刘顺中当上文保员也是偶然。年轻时,刘顺中意外患上皮肤病,无法下田劳作。家里有两个幼小的孩子,以及年迈的父亲,刘顺中不得不打工挣钱。

 1986年,踏实肯干的刘顺中被大足石刻研究院相中,邀请他担任妙高山石窟的文保员。不想,这一干,就是35年。

 “这些都是国家的‘宝贝’,我是干好事,家里肯定不得打岔。”守好石刻,刘顺中认为最重要的是责任心。

 1996年,一个在外打工的亲戚带回几棵小拇指粗的黄葛树苗。刘顺中觉得不错,便要来四棵,种在石刻前悉心照料。

 日复一日,黄葛树陪着文物,也伴着刘顺中。

 2005年,此时的妙高山摩崖造像还是开放式的,虽然每天的工作除了巡逻,就是打扫卫生,但责任心极重的刘顺中依然早出晚归,时时去照看。

 妙高山的石刻主要集中在崖壁之上,刘顺中最怕的就是塌方,特别是暴雨季节。

 2006年的一天傍晚,天空下起了暴雨,而且越来越大,雨水顺着崖壁哗啦哗啦地流下来。

 正在家中吃饭的刘顺中见势不妙,赶紧丢下碗筷,拿着手提灯往妙高山上跑。推门入院,借着灯的微光,刘顺中发现,崖壁沿边,堆积了大量的水和土,眨眼的功夫,就全部冲了下来。所幸石刻没有受损,泥巴溅了刘顺中一身,刚刚修葺好的院墙上也到处都是。

 刘顺中整夜未眠,时刻留意着崖壁上的动静。

 也就是从这一年开始,研究院决定再招一名文保员,分担刘顺中的工作量。

 当询问起刘顺中的意见时,他只提了一条建议,找个有责任心的。

 最后,同村的周宗春成了刘顺中的同事。两人年纪相仿,兴趣相投,一起守护石刻。

 此后的12年里,刘顺中没有出过远门,更没有在其他地方过夜。

 2018年,周宗春病逝,刘顺中提议让弟弟刘顺久和他一起守文物。

 “人不好找,年轻的不愿意来,年纪大的不急性……”就在大家为招募新的文保员犯难时,一天,刘顺中的胞弟,刘顺久上山来看望他,这让刘顺中豁然开朗。

 刘顺中从小看着刘顺久长大。“小时候,学走路,我就牵着他,摸得清他的性子。”刘顺中和弟弟一说,他就答应了。

 “这个工作钱少,很多人都不愿意干……”年近八旬的刘顺中坦言,“我没得啥子文化,但我知道文保员很重要,当了就要当好,就要保护好文物,守好‘国宝’!”

 如今,老哥俩守着石刻,守着小院……初春的阳光洒进院子,落在黄葛树的嫩芽上,落在青石板缝的苔藓上,落在低吟浅笑的石刻脸上。


终审:罗怀芳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