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城乡融合发展迈大步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1-14 21:15:49 浏览次数: 【字体:

  隆冬时节,南山公园内绽放的腊梅四溢飘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游玩。 记者蒋世勇摄

  隆冬时节,南山公园内绽放的腊梅四溢飘香,吸引了众多市民前去游玩。 记者蒋世勇摄

医疗精准扶贫进村入户(资料图)

医疗精准扶贫进村入户(资料图)

幸福了,我的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要把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做好,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乡融合发展迈大步

  循着潺潺溪流,走进季家镇,阡陌纵横,农房掩映在山林间。
  “现在村里这条件,和住城里没啥两样。泥路变成了水泥路,不少村民开上汽车;保洁员定期清理垃圾,农村环境干净整洁。”自打返乡办起家庭农场,杨世彬眼见着家乡一天天变成自己希望的美好模样。
  “十三五”以来,我区坚持城乡统筹,着力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近三年建设农村小康路1800公里,市级贫困村和贫困户实现道路、便道全覆盖,行政村通达率、通畅率实现100%,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单位……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全面融合、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幅城乡融合发展的画卷正徐徐铺展开来。
  ——这五年,乡村发展短板不断补齐,城乡关系更趋协调。
  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在城乡间“无缝连接”。如果问起最近家里有什么喜事,宝顶镇古佛村1组村民陈显达会带着提问的人去家里看。他拧开开关,自来水管里的水喷涌而出。吃上自来水,这就是他们家近年来的喜事之一。一口蓄水池,一条输水管,让村民陈显达告别爬山挑水的日子。
  村子变了样,村民生活更舒心。2015年以来硬化社道10公里,解决了全村群众出行难的问题;安装自来水682户,维修整治山坪塘34口,解决了近1500余人的人蓄饮水难的问题;改造危旧房110户,解决了危旧房农户的住房保障问题;文化广场、廊亭、服务中心一应俱全,锻炼身体有了好去处……
  如同古佛村一样,越来越多的村子面貌焕然一新。“十三五”期间,全区升级改造13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行政村生活垃圾治理率100%,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0.4%,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90.32%,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85.7%……基础设施更完善,让城乡往来更方便。
  就医就学等公共服务在城乡间共同推进。城乡医保统筹、积极建设医联体,一系列举措让农民享受到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医疗服务能力明显增强;社区养老服务机构实现全覆盖;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公共服务共享,城乡发展更和谐。
  ——这五年,各类资源要素在城乡间流动更自由。
  返乡创业热潮更澎湃。远看一堆雪,近看三两花,龙岗街道观音岩村“空心村”变成“旅游村”,一度寂静的山坳坳恢复热闹。村干部告诉记者,村里不仅有上千亩李子树,还有千年写字崖、千年古驿道、千年宝林寺、千年梨树林等资源。围绕“老家·观音岩”为总体定位,该村充分挖掘自然、人文元素,以桃李产业为切入点,按照“四季有花、四季有果”的目标进行产业布局,充分展现“老家”生产生活场景,把“老家·观音岩”打造成定位独特、农旅融合乡村旅游示范村。不少村民回来办起了农家乐和特色民宿。
  “十三五”时期,全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等农村实用人才超2万人,引进本土和外来人才204人。他们正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力量。
  农民进城之路更通畅。外来务工人员可申请公租房;可到就业扶贫示范车间,实现就近就地就业;还可到80家基地见习。我区采取多种措施,让进城农民“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
  ——这五年,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融合发展机制更健全。
  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组级村民成员身份确认全覆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合同下发率、签订率均100%;全部消除99个“空壳村”;新增区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67个、专业合作社1161个、家庭农场985家;累计实施“三变”改革试点14个。2017年以来财政资金股权化改革项目142个、9120万元……通过改革,初步构建起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四梁八柱”,乡村焕发新活力。
  观音岩村村民老刘说:“来农村的游客络绎不绝,村里有了人气,聚拢了财气,日子越过越红火。”本报记者陈龙

幸福就是——

荷包鼓鼓 环境优美 办事方便


  新年伊始,来大足生活八年的峨眉山市老人卓碧芳收到了一份特殊的65岁生日礼物——交通老人卡。
  “这张卡不仅可以免费乘坐公交车,更让我找到了一种‘家’的归属感。”八年前,为了照顾孙子,卓碧芳来到大足,这些年她见证了大足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第二个“家”。
  家是避风港,是幸福的源泉,更是美好生活的有力依托。当“吃饱穿暖”早已不是新鲜事时,广大人民群众渴望生活水平再次提高、生活质量改善,“幸福感”满满的新生活。
  “棠香人家”是棠香街道重点打造的乡村旅游项目,覆盖和平与惜字阁两村。近年来,两村根据自身实际探索推进乡村振兴的主要方向和路径。实施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市级示范片、生态河道治理等一系列工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更是让“棠香人家”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打卡地。
  绿藤爬满墙,木制的凉亭,清新淡雅,贺静经营的茶社位于“棠香人家”一禺,静谧而美好。
  “开茶社,周围环境肯定要安静,景色要优美,客人来了身心也能感觉到愉悦。”说起当初选址的过程,贺静表示,“我走访了解了很多地方,但和平村是一来就拍板确定了。”
  贺静说,这里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更重要的是地理位置好,离城区近,很多市民休闲散步都喜欢来。茶社不仅是她的事业,更是让她感到幸福的“家”。
  同样因为“棠香人家”而感到幸福的还有惜字阁村村民姜仁贵。2018年开始,他便是村里海棠园的园丁,眼下,一有时间他就和同事一道忙着进行150亩园区的除草、施肥工作。
  “等到4月春暖花开的时候,园子里九个品种的海棠一起开,漂亮得很。”在海棠园,姜仁贵找到了工作,每月有近2000元的工资,让他摆脱了贫困,更让他感到了实实在在的幸福。
  民生连着民心,民生连着幸福。脱贫攻坚、精准脱贫,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季家镇龙塘村的肖春今年40岁,2010年前,他一直在外地的家具厂上班,长年累月被噪声所扰,听力严重受损,因此萌生了回乡的想法。然而,2018年的猪瘟,不仅让他刚有起色的养猪场化为泡影,还让家庭债台高筑。
  好在镇村干部及时出手,帮助肖春注册成立了家兔养殖场,区残联又根据养殖场规模补贴创业资金5万元。如今,肖春的养殖场年出笼商品兔近3万只,企业年产值约150万元,养殖场安置残疾人3人,民工5人,帮扶残疾人2户。
  通过劳动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肖春并非个例。石马镇胜利村建卡贫困户吴龙彬也通过双手脱贫致富,过上了幸福的生活。
  吴龙彬的家庭因病致贫,政府实施d级危房改造,解了他的燃眉之急。后来,一心想着脱贫的吴龙彬在扶贫干部的建议下,搞起了养殖,2019年,试养了一百多只鸡,收益不错。2020年初,他乘胜追击,开始养鹅,第一批150只一成熟出栏,就销售一空,每只鹅的平均售价为90元。当年6月,他又购买了1200只鹅苗,目前也已全部卖出。
  走出贫困的吴龙彬,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其实,在通往全面小康的幸福之路上,还有无数张吴龙彬这样的笑脸,还有无数个温暖幸福的故事。
  而幸福却不仅仅局限于荷包鼓了,在万古镇曹家村村民梁玉民看来,家门口环境的改善就是她幸福的来源。
  2018年前,满负荷运行的万古污水处理厂基本能保证当地的生活污水处理。但随着众多企业落户工业园区,一到雨天,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就会发生溢流,又脏又臭,致使周边居民的生活环境受到很大影响。
  2019年,万古工业园区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有效缓解了污水处理能力,极大地改善了周围水体环境,保障了周边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
  淮远河水清了,沿岸新修了步道,每天来河边散步的群众越来越多,村民刘宏丽说:“家门口就是‘公园’,日子肯定过起舒心噻!”
  脱贫致富荷包鼓了,居住环境改善了,教育医疗有保障了……岁月不居,初心不改,以人民为中心,为人民谋幸福,民生答卷写满获得感,万千家庭收获着幸福感。

记者:张玮

终审:赵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