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大足新闻>详细内容

农耕文化掀起“最炫乡村风”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1-14 18:50:06 浏览次数: 【字体:

参观农耕园

参观农耕园

创作“豆贴画”

创作“豆贴画”

体验农具

体验农具

农耕园人气高

农耕园人气高

龙骨车吸引眼球

龙骨车吸引眼球


  

  回龙镇长田小学,虽“身处”农村,却让农耕文化扎根校园;建农耕园、百草园,让学校成为农耕“大观园”,让学生感受“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石磨、水车、田坎、锄犁……这些凝结了传统农耕文化的农具和生活场景,向学生传递出了浓浓的“农村味”。在回龙镇长田小学,结合当地风土人情,让豆贴画、农耕走进学生课堂,同时开辟了试验田,吸引了师生的极大兴趣,让学生在课业之余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也了解到了稼穑之不易。

农具进校园掀起“最炫乡村风”
  “这个是什么?我从来没见过。”
  “这又是什么,像瓢又不是瓢?”
  ……
  一到社会实践课,六年级班主任邹永兵就成了“农耕园”的讲解员,负责解答学生们的疑问。
  长田小学将平时大家不易常见到的农具集中起来,开辟空地打造了一个农耕园,龙骨车、石磨、草鞋、鼓风机等陈列其中,成了农具的“大观园”。
  “孩子们,因为现在我们农村普及了电力,很多农具我们现在已经看不到。”周永兵笑呵呵地说道,将这些农具展示在这里,是要告诉大家农耕文化博大精深,每一样农具都蕴含着古代劳动人民到智慧和汗水。
  邹永兵讲得兴高采烈,围在四周的学生们听得也是津津有味。
  “以前没听到过这样的故事,感觉很稀奇。”六年级学生陈笠告诉记者,她们家虽然在农村,但是她从来没见过风车、水车这样的农具。
  “很多学生虽然都是农村的,但是现在的孩子虽然身在农村,却不知农事。”长田小学校长高建平告诉记者,近年来,面对学生农耕文化知识缺失的问题,该校结合当地风土人情,在校内开辟一块“试验田”,并且添置了石磨、手摇纺纱车等凝结传统农耕文化的农具和生活场景。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建平表示,除了让学生体验劳动实践外,农耕文化的传承也已经延伸到了语文教学、科学教学和德育教育中。

留守孩子爱上多彩“豆贴画”
  “这是我从外婆家带来的黄豆、绿豆和红豆,我们要用这些材料做一幅‘豆贴画’迎接新年的到来。”“豆贴画”室里,六年级的学生宋欣宜和同学们一起正用大豆贴制一幅“中国梦”。
  长田小学200多名学生中有一半是住校生,大部分孩子在课余时间都喜欢画画。同时,因为该校地处偏远,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孩子们去购买美术材料非常不便。因此,今年下学期开始,该校在三至六年级开展特色教育,将“豆贴画”纳入美术课程,培养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豆贴画”的制作方法比较简单,孩子们先在木板上画好底图,再把从家里带来的豆类、玉米、红高粱等“颜料”准备好,按照颜色所需,直接用白乳胶将豆子等粘在木板上,这样,一幅漂亮的“豆贴画”就完成了。

在学习中生活让学生感受“最熟悉的家乡味道”
  在长田小学教学楼的后面,有一块不大不小的菜地,取名百草园,还挂着一副对联,名曰“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我们利用社会实践课,让学生们春播种,夏耕耘,秋收获,感受四季轮常,潜移默化到教导他们知农、爱农。”高建平说。
  “我们在农耕园和百草园中能学到书本上不能学到的知识,这极大的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我们感到很充实、很幸福。”课内与课外相互补充,这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知识,也陶冶了学生们的情操。学生们在一起体验,在一起劳作,在一起交流,共同管理自己的小园,精心培植自己的药材,合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培养,责任心、爱心得到进一步强化。
  “我得‘看望’我的药材去了。”放学后,在校住宿的学生们忙得不亦乐乎。
  农耕园里学生们晃动的身影勾画了校园靓丽的风景,让人感叹,让人欢呼;百草园劳作的学生谈笑风生,幸福的面容滋润着寒冷的天气,蕴含着丰富的意蕴,有了舒心的感觉。

记者:陈龙 瞿波

终审:赵曦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