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石刻博物馆为何能跻身国家一级馆
修复前后的千手观音造像
游人参观大足石刻
“天下大足——大足石刻的发现与传承”在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开展(资料图)
大足石刻研究院《重庆市大足石刻保护条例》宣传活动(资料图)
《大足石刻全集》宣传照(研究院供图)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挂牌仪式(资料图)
近日,经报国家文物局备案,中国博物馆协会发布了第四批全国博物馆定级评估结果,大足石刻博物馆正式升级成为国家一级博物馆。
这是对大足石刻博物馆工作的肯定,说明大足石刻博物馆得到行业内外的广泛认可。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认真贯彻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国家文物局、市文化旅游委(市文物局)的工作部署要求,加强了对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管理和合理利用,使大足石刻保护队伍逐步壮大,文物病害得到有效遏制,研究成果日益丰硕,文物管理渐趋规范,文物利用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了大足石刻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与此同时,升级为国家一级博物馆,也为大足石刻博物馆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大足石刻博物馆将肩负国家一级博物馆的使命与担当,砥砺前行,乘风破浪。
历史发展:重任在肩
2019年和2020年,市委书记陈敏尔两次到大足调研,明确指示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加强对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和传承利用,要把大足石刻研究院建成世界知名研究院。
大足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多次调研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并就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召开专题座谈会,提出了“四个一流”目标,即打造世界一流的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学科、世界一流的人才团队、世界一流的旅游景区。
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前身是1952年成立的县文物保管所,系当时四川省仅有的4个文管所之一。2020年5月12日,大足石刻研究院(大足石刻博物馆)调整为市文旅委(市文物局)直属副厅级事业单位。从几个人的文管所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影响的副厅级事业单位,标志着大足石刻的保护、研究、传承和利用迈上了新征程。
历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和大足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力推动和社会各界广泛支持参与下,大足石刻逐渐走上了世界文化遗产的舞台,大足石刻的保护利用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文物保护:攻坚克难
近十年来,大足石刻保护投入2.46亿元,实施了24项岩体加固、渗水治理、本体修复等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在一定程度上使石刻病害得到了有效遏制。在保护维修中,坚持技术创新、工艺创新、材料创新,在多项保护工程中所采用的技术措施,均处于国内石质文物保护的领先水平。其中历时8年完成的宝项山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被评第三届全国优秀文物保护工程。2017年完成的宝顶山石刻卧佛渗水治理工程成效明显,解决了几十年来“卧佛”渗水的老大难问题。
大足石刻研究院与意大利合作,建成了先进的“大足石质文物保护中心”。利用网络数字技术,建成了覆盖大足石刻30多处重要石刻的“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利用现代监测和信息技术,建成了具有动态监测和信息化管理功能的“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利用三维数字测量技术,完成了宝顶山数字测绘。通过日常监测、定期监测和专项监测的开展,为大足石刻保护管理提供了科学保护支撑和决策依据。大足石刻2017年、2018年、2019年监测年度报告连续三次被评为“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优秀监测年度报告”。
与此同时,安防设施也是当前文物安全工作的重要手段。2008年建成了我国第一个多点野外不可移动文物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系统,实现了宝顶山重要区域的全方位视频监控覆盖、多重报警手段的综合利用、监控报警联动等多种技防手段,还有24小时对文物及景区情况全方位监控。
科研项目:成果丰硕
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陆续立项实施一批重大文物保护项目,如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宝顶山卧佛和小佛湾石刻保护修缮工程,以及宝顶山大佛湾水害综合治理、宝顶山大佛湾圆觉洞加固除险等重点项目。注重基础性保护科研,建立大足石刻安全技术防范中心、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大足石刻保护中心,积极开展大足石刻保护新材料、新工艺研究,认真探索实践中国南方地区潮湿环境下石质文物保护的新技术和新手段,在大足建成“国家文物局中国南方石质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大力提升了大足石刻的科技保护水平。
此外,大足石刻研究院系统梳理大足石刻文化资源,通过拓展研究方向、拓宽研究领域、搭建更高研究平台等方式,全面深入挖掘大足石刻丰富文化内涵。先后立项了“大足石刻宝顶山景区客流量控制联动系统研究及应用”“大足石刻乡风民俗文物展示及教育服务”等国家级科研项目,结项了“宋代川渝地区柳本尊信仰及其石窟艺术研究”等一批市级科研项目。尤其是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大足石刻全集》于2019年正式出版,填补了我国在大型石窟领域出版考古报告的空白。
近三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专家在《华夏考古》《四川文物》《石窟寺研究》《长江文明》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研究论文60余篇,进一步丰富了大足石刻及相关领域的学术研究成果。
传承利用:活了起来
大足石刻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文化遗产宝库,不断推进的保护、研究、宣传、展示和利用工作,弘扬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了民族文化自信,促进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培育,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中对文物和文化的热情、为建设有魅力的特色区域文化,发挥了积极作用。让崖壁上的大足石刻走了出去、活了起来,成为了活在当代的文化遗产。
2017年至2019年,大足石刻旅游参观人数逐年攀升,年均参观人次接近百万,实现旅游门票收入近2亿元,带动了地方餐饮、酒店、交通、文创等产业的振兴,为当地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大足石刻文创产品深耕于石刻文化,以丰富的艺术手法,结合各类工艺,利用石材、竹木、琉璃、金属、活性炭等各种材质,紧随消费趋势,有机结合实用性和艺术性。总计开发工艺精品、禅意香道、风雅家居、文房书籍等8大种类、290余款产品。售价从几元到几万元不等,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不同审美需求的要求,实现年均销售额100余万元,形成了较有影响力的文创品牌“天下大足”。
此外,依托大足石刻历史、文化、艺术等资源,现建有重庆市青少年教育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高校教学实践基地、重庆市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八种省市级教育基地,为大足石刻公众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广阔平台,让不同的人群共享大足石刻这份宝贵遗产。记者毛双/文通讯员罗国家/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