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城区坡坎崖变身打卡地
12月3日,大足区“十里荷棠·山湾时光”护坡景观,市民正在游玩。重庆日报记者龙帆摄/视觉重庆
用塑石营造景观,让高切坡四季见绿——
大足城区坡坎崖变身打卡地
公路边、小区旁原来光秃秃的坡坎崖地披上了“绿毯”,悦目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今年以来,大足城区市民欣喜地发现了身边的这一变化。
大足城区的坡坎崖大多分散、零碎,高度落差大,治理难度不小。今年初,大足区制定下目标:启动城区坡坎崖壁等立体绿化改造工作,完成10个坡坎崖绿化示范点项目。
目前,大足区已完成9个坡坎崖绿化示范点项目,总面积约6.2万平方米。预计今年内,10个示范点项目将全部完工。
高边坡“美颜”塑石治愈城市“秃斑”
“田里种荷莲,坡上种海棠”,大足区“十里荷棠·山湾时光”护坡景观工程刚启动时提出的愿景,如今正变成现实。
工程启动前,这是一处长约70米、最高约16米的高边坡。边坡表面岩层已风化脱落,下面场地高低不平、杂草丛生。
“高边坡不仅影响市容市貌,更重要的是存在安全隐患。”项目负责人刘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稳定性较差、坡度较陡的石质边坡常有石块、土块滚落,影响市民出行安全。大足区城管局决定放置塑石(一种由人工塑料翻模成型的假山),起到挡土护土的作用,并在塑石的种植槽内栽种乔木灌木,绿化美化边坡,治愈这块“秃斑”。
“我们的种植槽内有种植土,浮土深度1米左右,并配备滴管设施以便于后期养护。”刘强称,塑石经过长时间风化后,其纹理与质感将接近真石。“我们尽量减少人工雕琢痕迹,尊重现有自然形态,让天然风貌与城市形象自然融合。”
整个项目施工分“三步走”。首先,施工人员对高边坡进行锚杆加固处理,消除安全隐患;然后,高边坡整体做钢结构骨架,表面用水泥砂浆加玻璃纤维造型做塑石崖壁;最后,整个场地采用圆形及自然曲线的造型,配合形式多样塑石,营造不同的景观效果。
“等到明年春天海棠花开了,绿中带红的高边坡一定会吸引更多市民来打卡。”大足区城管局绿化科科长杨福英对此充满期待。
高切坡垒砌植生袋乡土植物扮靓迎宾大道
在大足区西迎宾大道道路切坡绿化项目处,记者看到工人们正在切坡上层层垒砌着植生袋。
项目技术负责人孟明珠介绍说,植生袋采用无纺布和遮阳网制作,透水性与透气性俱佳,筛选好的种植土以及植物种子会装入植生袋中。然后,工人将植生袋垒砌在切坡表面,浇水灌养便可长出植被。如此一来,荒芜的高切坡有了丰富的色相季相品相,实现了四季见花、处处花香、一步一景、步移景换。
“别小瞧这植生袋,里面的土都是精准配比的。各类植被种子也混装在里面,预计45天内能发芽。”孟明珠告诉记者,植物种子的选择也有特殊的考量:每一层都要选用地瓜藤、火棘、野生芒草等乡土植物扮靓迎宾大道。
“多层次的高切坡,我们采用不同类型的色叶植物。”孟明珠介绍说,除了“标配”的乡土植物,较低的边坡栽种银合欢、刺槐、胡栀子、高羊茅、剪股颖等植物,较高的边坡种植爬山虎、油麻藤、地果等植物。
荒坡变公园成为植物科普基地
大足区南山公园内有一块占地约60亩的荒坡。原来的荒坡上堆满了建筑垃圾,并产生大量扬尘,游客路过时常常要捂住口鼻。
如今,在青翠树木包围下,坡道上草色青青,梅花在微风中不时送来阵阵清香。治理后的荒坡现引入132个品种的植物,成为大足南山植物新品种展示基地。
今年年初,大足区城管局决定把这处坡地改造为植物科普基地,今年10月该基地正式对市民开放。“首先,我们清运了荒坡的垃圾,放入了种植土,然后对坡地进行分区规划。”杨福英介绍说,这里有月季、海棠、鸢尾、波斯菊等观赏区,乔木、灌木、草花和藤本植物也穿插其中,游客每走一步皆有不同的景致可观赏。
记者注意到每一种植物都挂有一个二维码标牌,用微信扫码可以详细了解该植物的科属、原产地、特征、生态习性等知识。“在这里,游客赏花学习两不误。”杨福英表示,这个季节还不是赏花最好的时候,游客并不多,“最好时候在春季和夏季,这里将是一片花海。”
接下来,大足区将强化坡坎崖绿化美化项目的整体设计,精心雕琢细节,做好常态化管护,让坡坎崖成为城市一道道靓丽风景线。(来源:重庆日报)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