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先进工作者陈友文: 当好乡村教育的“点灯人”
图为陈友文(右二)到学生家中家访。
“这段时间打工忙不忙?娃娃马上就要升初中了,作为家长,你要在她学习和生活上多一些关心……”4月14日,中敖镇天台村,大足区中敖镇天山明德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陈友文和班主任老师来到村民魏本艳家中,和她探讨孩子小升初的学习规划和心理调适等问题。
像这样的家访,陈友文走了无数次。今年51岁的他,扎根乡村教育23载,因表现突出,获评中共大足区委教育工委优秀党员、大足区优秀德育工作者、大足区优秀科技教育工作者、重庆市先进工作者等多项荣誉称号。
说起当初走上乡村教育路,陈友文却直言并非所愿,甚至想过“跳槽”。
1994年9月,刚从大足师范学校毕业的陈友文,被分配到拾万镇一个偏远村小工作。面对简陋的办学条件,对未来满怀憧憬的陈友文心中很是失落,巨大的心理落差让他想要换一份工作。
然而,在和孩子们一天天的相处过程中,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让陈友文心生恻隐。他意识到教育对乡村孩子的重要性,知识改变命运,越是偏远的地方,教学资源越是可贵。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陈友文再也没有过换工作的想法。他将“当一名好老师”作为自己的目标,希望通过努力,让孩子们去见更广阔的天地。于是,他虚心向前辈学习,不断研究创新教学方式,逐渐赢得了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后来,陈友文因工作表现突出,先后被调到大足区实验小学、大足区希望小学工作。2020年,他被任命到大足区中敖镇天山明德小学担任党支部书记、校长。
“这些年的教育工作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城乡教育融合发展还存在一定的差距。”陈友文说。
来到中敖镇天山明德小学,陈友文坚持科研才能兴校的理念,组织申报的《农村小学信息技术与识字教学的有效结合策略研究》专项课题是学校有史以来的第一次课题立项,他希望通过课题的研究,助推小学教师专业化成长。
中敖镇天山明德小学地处偏远,面对“学校留守困境儿童多”“农村家长对孩子的理想信念教育不够”等问题,他坚持“励志教育”,定期开展家访,通过家校合力,帮助孩子们自信、阳光、快乐地成长。
与此同时,陈友文结合学校实际,积极开展跳绳、乒乓、篮球、羽毛球等体育项目延时服务。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在近几年均获教育教学质量奖,其中 2021年—2022年度获大足区教学质量监测同类学校第一名,并在2024年大足区体质健康比赛中荣获第五名。
乡村学校条件有限,但区里各种大小比赛,只要有锻炼孩子的机会,他都会发动全校师生参加。在他的鼓励下,学生多次在区里的演讲、朗诵等比赛中获奖。
“尽管乡村教育面临诸多困难,但我们仍然不放弃对每一个孩子的关注和关爱,帮助他们做一名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少年。”陈友文说。
面对家庭困难的孩子,陈友文多次在学校发起捐款倡议,他带头捐款,还利用个人社交网络,向校友、社会爱心人士及企业寻求帮助,给他们带去了希望。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是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真实写照,也是我对教育事业的深情告白。”陈友文说,他将继续以满腔的热情和坚定的信念,守望着乡村教育的希望,当好乡村教育的“点灯人”,为培养更多优秀的人才而不懈奋斗。
记者 毛双 特约通讯员 曾蕊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