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梁镇“家禄调解工作室”: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老乡,最近施工还顺利不?”“杨所长,顺利顺利,幸亏有你帮忙调解,不然还不晓得要耽搁到什么时候。”近日,家禄调解工作室的负责人杨家禄正在对调解案件进行回访,他一边察看现场情况,一边听取当事人意见。
近年来,随着大足区国梁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矛盾纠纷也随之增多。为最大限度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维护社会和谐稳定,2022年4月,国梁镇政府成立了家禄调解工作室,强化第一道防线功能,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家禄调解工作室自成立以来,先后成功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6件,调解处理历史遗留问题8件,在辖区内已经形成信访维稳的工作品牌。
村民口中的“杨所长”,就是曾任大足区司法局国梁司法所所长的杨家禄。今年62岁的杨家禄是土生土长的国梁人,有着丰富的人民调解经验,在2021年退休后,杨家禄被国梁镇政府聘请为专职人民调解员,专门调解邻里纠纷、家庭矛盾、工资拖欠等问题。在长期调解矛盾纠纷的过程中,杨家禄逐渐探索出一套三级调解机制,大大提高了调解效率。
“三级调解机制,就是以组调解室为调解基础,村调委会为调解主线,镇调委会调解工作室为调解中心,组、村、镇三级联动联调,力争把纠纷解决在基层,做到矛盾不上交。”杨家禄介绍,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简易纠纷由当事人所在地组调解室进行调解,一般纠纷由村级人民调委会调处,重大纠纷由镇调委会调解工作室、司法所、派出所负责调处,如果在本级确实无法调解的,在5个工作日内上报上一级调解组织,三级联动提高调解效率,调解后及时跟踪回访,并做好回访记录。
2010年至2011年,国梁镇边桥村委与李昌远、聂四等人承包修建国团公路,谭培均作为挖掘机司机参与了土建工程,工程完工后,6万余元的工程款却迟迟未结账,谭培均犯起了愁。“这个事村上确实调解不好,这才找到了我们调解工作室。”杨家禄告诉记者,这个案件调解的难点一是时隔多年,调查取证难度大;二是双方并没有签订书面合同,同时整个工程已经交付使用多年,无法准确对工程量进行判定。
“为了调解好这个纠纷,我们先是找到组调解室、村调委会了解基本情况,再由镇调委会统筹开展调解工作。”土建工程款该不该付,付的话又该付多少?为深入调查取证,解决这一历史遗留问题,杨家禄在掌握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实地走访了监督施工人员和承建方相关人员,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座谈调解,引导当事人理性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利,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了调解协议。
达成调解协议并不意味着调解工作的结束,三级调解机制下,镇、村调委会按照“谁调解谁负责”的原则,在调解结束后还要进行一次跟踪回访,通过回访及时掌握调解协议履行情况,听取当事人意见和建议,做好教育疏导工作,防止矛盾纠纷重新激化,真正实现案结事了。
“基层的矛盾纠纷其实都是一些很小的事情,但小事解决不好,就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后果。”工作室的墙上张贴着调解工作制度、人民调解员工作职责,室内摆放着整齐舒适的桌椅板凳,旁边的书架上还放置了一些普法书籍,调解氛围十分浓厚。“许多当事人刚走进调解室的时候,心情很难平静下来,这个时候我们都会先递上一杯热水,通过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情况,倾听他们的需求。”
在杨家禄看来,很多矛盾纠纷是由于群众对政策理解不深、法律意识比较淡漠所致,这就需要在调解员从情、理、法、责四个方面做好当事人的思想工作,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杨家禄总结出了热心、耐心、爱心、尽心“四心”调解法,探索出了矛盾调解新路径、新方法。自家禄调解工作室成立以来,调解成功率达98%以上,为群众挽回各类经济损失500余万元,经调解的案件无一被法院撤销或改判,成功搭起了维护基层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不只家禄调解工作室,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促进邻里和谐,国梁镇充分挖掘运用饶国梁、饶国模等先辈革命精神文化,在全镇7个村1个社区成立了“社区(乡村)法律之家”,构建了全域覆盖、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打通了法律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同时建立起了法律服务信息支撑机制,充分运用“村居法律顾问服务平台”“法治大足”微信公众号等智能法律服务平台,力保社会平安稳定和谐。
随着调解矛盾纠纷的增多,家禄调解工作室的名气也越来越大,杨家禄也成为了老百姓可信任、可依赖的人。目前,在国梁镇已经形成了“有矛盾就找杨所长,有心结就找杨所长”的共识。“这对我来说,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鞭策,我也会坚持做好调解工作,为老百姓办好实事。”杨家禄说。
记者 侯小梅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