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农业>新闻速递>详细内容

“大足冬菜”怎么活在当下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11-10 11:01:12 浏览次数: 【字体:

2ebdc6cf4f9c40ddb4c88d24a68684fc.jpg

  大足冬菜是大足人民在生活中孕育出的食用佳肴。大足冬菜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工艺繁杂,技术要求高,难度大,且耗时费工,生产成本高。传统手工制作的大足冬菜风味独特,享誉海内外,具有珍贵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工艺价值、经济价值。

非遗助力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眼下,正是冬菜苗种植的时节,中敖镇关圣村8组,大足冬菜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龙廷国家的菜园里,七八个工人一连栽种了数日。东林村59岁的左元定却越干越起劲:“栽一天就有六七十块钱,比在家耍起强多了!”

  左元定是建卡贫困户,年纪大,身体也不好,外出打工很难找到工作。几年前,她经人介绍来到邻村的龙廷国家干活。播种、收割、风干……只要有活,左元定就来,一个月少则几百,多则上千,这笔收入极大地改善了她家的生活。

  打工挣钱的同时,左元定还忙里偷闲,种起了冬菜,并将收割来的冬菜交给龙廷国,再挣一笔收入。

  “他收购的价格比外面高,我们种起也有底气。”左元定说,一亩冬菜能挣2000元左右,她种了两亩,一年种植就能挣4000多元,“冬菜确实改变了我的生活!”

  有着同样感慨的还有关圣村的贫困户黄正荣。身患疾病,家中又有学生的黄正荣过去一直靠着打零工艰难度日。

  四年前,村干部向黄正荣提议,种点冬菜补贴家用。能吃苦的黄正荣立即来到龙廷国家,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当年他就试种了几分地的冬菜,挣了几百元。

  “种植冬菜两三个月就可以收割卖出去,时间短,见效快。”黄正荣一边打着零工,一边扩大着冬菜种植规模。

  去年,黄正荣的冬菜种植面积有一亩多,卖给龙廷国,挣了2000多元,一家人过了一个高高兴兴的春节。

  其实,2000年左右,龙廷国就开始

  承包左邻右舍的闲置土地,不

  断扩大冬菜种植规模,同时带动发展数十户“合作对象”,收购他们的半成品进行深加工。农忙时,他还聘请邻近的村民到他的冬菜园务工。

  “我的冬菜不愁卖!”酿制冬菜35年、67岁的龙廷国对这门技艺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也有着传统“手艺人”的底气。

  白露下种,立春采收。选材上做到精挑细选,菜尖达10厘米—13厘米方可采割,色不鲜、叶片发黄、过老的冬菜都不可用;每株冬菜都要分成均匀的四瓣,既要“开膛破肚”又要“首尾相连”,晾晒、脱水后的冬菜修剪后才能开始酿制;酿制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反复腌制,炒盐的技巧和搭配的比例,是腌制冬菜口感好坏的关键……

  从1986年拜师原大足酱园厂厂长刘堂正学习冬菜酿制技艺,到潜心钻研技术成为周边群众口中的“榜样”,再到成为海天石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冬菜技术顾问,建立自己的冬菜园,龙廷国一步一个脚印,传承冬菜技艺的同时,又带领着许多贫困群众脱贫增收。

建博物馆给冬菜一个“家”

  今年底,占地1100多平方米,位于龙棠大道边的冬菜博物馆就要正式对外开放了。这个浓缩着“冬菜前世今生”的博物馆是非遗传承人李华琼给冬菜建的一个“家”。

  1981年,李华琼因生活所迫,离开大足到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牛牛坝乡从事服装加工,一晃16个春秋,她在那里淘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后来,夫妻二人开着三轮车,在南充、宜宾等地,摆地摊推销“10元买3样”商品。

  1997年底,李华琼回到龙水镇五金市场批发小五金。2001年春,在朋友的鼓励下,她又到浙江义乌做生意。

  那几年,李华琼可谓是春风得意,“做什么,就成功什么,都赚钱。”

  一路顺风顺水,她又如何与冬菜结缘呢?

  长年累月的劳累与奔波,李华琼落下了严重的腰椎病。2013年,她回老家治病。期间,她偶然品尝了宝顶牌冬菜。“好香哟,那是终身难忘的味道!”李华琼一口气买了4000多元的冬菜带回浙江,引来工人们疯抢。她随即又回购了4000元的产品。

  2014年,当李华琼再次回到大足时,却意外听说“宝顶”牌冬菜的大足鼎记农业发展公司出现资金断裂,即将破产倒闭。

  这么好的产品要消失,李华琼心急如焚,夜不能寐,进而萌生了拯救“宝顶”牌冬菜的念头。就这样,李华琼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与冬菜结下了不解之缘。

  首期投入400万元买下部分成品、商标、车间、接管原有工人,成立了鼎翔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弓没有回头箭,虽然面临许多困难,但倔强的李华琼没有退却。她多管齐下,从义乌的生意中抽出资金保证公司的正常运作,付清原公司拖欠员工的工资;多方融资建设现代化厂房,在龙棠大道旁租买了30亩地,投入800万元用于修建厂房和基础设施、添置设备;扩展营销渠道,设计出了既有地方特色,又新颖别致的新包装;多地开设专卖店,采取线上线下运作,并聘请专业人员开发新产品。

  短短几年时间,公司如凤凰涅槃重获新生,拥有了3000多万元固定资产,职工40多人,陆续开发出原味冬菜、下饭菜、调味品、冬菜礼盒四大系列、30多个品种,产品销到了上海、浙江、云南、贵州等地,并通过义乌国际商贸城这一平台远销海外。李华琼坚持打造的“宝顶冬尖”品牌效应逐步显现。

  作为我区冬菜酿制技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华琼在做大做强冬菜企业的同时,内心还有对冬菜的一份特别的爱。

  “我想建一个冬菜博物馆。”说干就干的李华琼在公司的30亩土地上特意留出了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让冬菜‘有个家’。”

  2019年开始建设,2020年主体完工,今年底装修完毕后将正式对外开放。建成后的博物馆将展示大足冬菜的历史文化和酿制工艺,游客在博物馆内还可以通过监控画面,观看工人们制作冬菜的流程,让他们了解冬菜文化的同时,放心地吃冬菜。

  “建设冬菜博物馆,我们投入了1000多万。”李华琼认为,“传承、宣传大足冬菜这个非遗比经济效益更有意义。”


终审:陈咏梅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