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建设生态宜居地 扮靓“城市后花园”
傍晚的棠香街道和平新村,一栋栋青砖勾缝、白墙灰瓦的雅致楼房矗立在宽敞的道路两边,三角梅、黄秋英、美人蕉、小蔷薇、黄金菊、枇杷树、李子树、葡萄架……把房前屋后装扮得十分漂亮。几个村民围坐在一起摇着蒲扇拉着家常,三两个小朋友在庭院里嬉笑打闹,落日的余晖透过葡萄架上密密的叶缝照到他们脸上,一派和谐共生的田园景象。村落大变样今朝美丽乡村典范 “晚上来这里锻炼的市民,都说我们现在住的是‘独栋别墅’,羡慕得很呦。”和平新村一组村民郭高连自豪地向记者说。虽然这里的房子修了有20余年了,却没有一点陈旧破烂的景象,家家户户门前花香、庭院整洁。 “以前家里的厕所都是户外搭建的,最怕下雨天,又脏又臭。现在好了,家里建起了卫生厕,方便又卫生,跟城里没什么两样。”郭高连指了指在一楼墙角干净的卫生厕所。说完,又领着记者去参观了新建的厨房,整体橱柜干净整洁,一改往日的烟熏火燎。“以前娃儿们逢年过节回来最怕下厨房,旧式灶台下厨不方便,烟还大。现在好了,用上了天然气,用具一应俱全,回家后都喜欢下厨弄点自家种的菜,吃起安逸得很。” 2016年2月,大足区成功入选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提出了围绕“世界遗产、创意文化、美丽乡村”三大品牌,紧扣全景化打造、全产业融合、全领域覆盖,着力构建全域旅游发展格局的新思路、新战略。借此东风,棠香街道提出了以“三改三治三提升”为工作思路,打造美丽幸福新村的目标。 “‘三改’即改庭院、改水、改路,这主要是改善基础设施,提升新村颜值,‘三治’即家庭自治、巡逻管治、党群共治,这主要是修炼新村气质,‘三提升’即环境提升、产业提升、文明提升,这主要是增强新村底气和提升颜值。”作为项目的主要操刀者,棠香街道办事处主任陈川对如何建设美丽幸福新村信心十足,“我们要让这里变成‘让城市向往’的新村。” 而这一切也正朝着他们期待的那样慢慢变为现实。 截至目前,仅和平村就已综合整治院落192户,为每一户统一改厕、改厨、改垃圾、改圈舍,还统一改造房屋外立面;已打造景观广场5个,观景台1处,旅游公厕4处,并新建污水处理站5座,新建“三格化粪池”22个,推进了龙塘沟段和化龙溪段6公里生态河道治理。新园路一期1.2公里、高标准旅游公路二期11公里、16公里慢行系统和人行便道入户建设已基本完成。旅游与农业有机融合资源盘活农民增收 摘菜,洗菜,做饭,打扫庭院……一到周末,惜字阁村的姜捷恒就开始忙碌起来。 2016年春节,原本在外打工的姜捷恒回家过年。看到家乡的环境越来越好,政府更是出资让村民种起了向日葵、海棠花等,成片的鲜花盛开,以前无人问津的乡下,逐渐成为了城里人周末休闲玩耍的热门景点。 和家人商议后,姜捷恒毅然决定留下来不走了,和几个好朋友一起投资200余万元,在惜字阁村开起了特色农家乐。两年过去了,他经营的农家乐“姜家院子”已经小有名气,基本上每个周末都有十桌左右的客人前来吃饭玩耍。 现在,他的农家乐以餐饮、采摘体验为主,旅游旺季时每天能接待三十几桌客人。“很多游客来我这里都还想着多住几天,所以我还准备建十几个木屋发展住宿。”姜捷恒说。 美而不富不为美。为了让村落美起来,让村民富起来,近年来,棠香街道在发展规划中注重乡村特色的挖掘和立体多元乡村旅游体系的构建,注重拓展农家住宿、农特产品开发、农业产业特色化、农村生产生活体验等旅游资源的综合运用。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和特色农产品,先后种植了海棠园150亩、蔬菜800亩、巫山脆李850亩、蜜柚3000株,推出了石雕、竹雕、海棠果酒等特色产品6件,形成“老支书”本土农产品品牌,促进群众增收80余万元。 下一步,棠香街道将把更大力气放在发展高附加值生态农业、特色农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上,以农村生态资源、田园景观、农耕文化、农业科技、农家生活、乡村风情为依托,发展集乡村休闲度假、观光旅游、科普教育、娱乐健身为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业态。乡村劲吹文明风邻里精神生活富起来 和平新村彩色公路两旁,文明宣传栏里的《村规民约》、家训等内容尤为显眼,引得散步的人驻足观看,不时点头表示赞同。“这个弄得好,老一辈的东西就是不能丢啊。”晚饭后前来休闲散步的王先生说。 棠香街道根据当地的民风民俗,挖掘了12条家风家训,在每家每户进行张贴,传播文明新风尚。除此之外,还评选了文明示范户12户、藏书示范户3户、好婆婆好媳妇16人,和平村获评市级先进党组织殊荣,涌现市级劳模蒋福银、“乡村顾问”姜洪科等典型。 同时,棠香街道深入挖掘了《乐善堪嘉》《昌州古寨》《歇气岩》《古佛庙的观音菩萨》《惜字阁》《梁家山的古民居》《武术世家》《凉水井与海龙庙》《美丽的鸡公岭》《肖家拱桥的来历》《金银坳的福报》等12个历史文化故事,创作成12个易于传播的小品、相声、快板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棠香故事会进行再传播。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幅幅色彩绚烂的乡村生活剪影,它们展示的是和平新村发展历史的静与动、力与美,是一代人记忆中的童年,是一个家庭的兴盛与成长,是一个小村发展变化的记忆符号,是一方水土的一段流年。见习记者张艳男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