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资讯>详细内容

守正创新 大足石刻"兴起来"

来源:新渝报 发布时间:2024-11-15 10:19:49 浏览次数: 【字体:

826046654e764ab281a65100a4fef773.jpg

修复卧佛。

  游客在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内观看球幕电影。

  游客在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内观看球幕电影。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

  随着《黑神话:悟空》的热度持续攀升,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作为游戏取景地之一也备受关注。今年国庆黄金周假期,大足石刻景区不断升温,旅游人次再创新高,共计10.04万人次,同比增加22.2%。尤其是10月3日,景区当日接待量高达2.3万人次,刷新景区单日人数历史纪录。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区境内摩崖造像的总称,始凿于初唐,历经晚唐、五代、北宋,兴盛于南宋,现存造像5万余尊,是中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优秀代表。1999年,大足石刻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继敦煌之后中国第二个石窟类的世界文化遗产。
  近年来,大足区全面提升大足石刻保护研究利用水平,在文物数字保护和利用工作中开展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实践,推动大足石刻保护利用工作实现新突破,逐步构建起大足石刻保护、管理、研究和利用的数字资源保障体系;努力把石刻文化打造成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 

科技助力“留下来”

  在大足石刻研究院监测中心,一块大型LED屏上显示着各类实时数据与分析走势图,如温度、微环境、岩体稳定性等70项内容。一旦洞窟内有倾斜或者温度异常,工作人员就能及时发现,实施加固工程或者减少游客。
  这是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2019年12月,该系统的正式投用,标志着大足石刻实现从被动性保护向主动性保护、从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的方向转变。
  “监测预警系统帮助我们实时检查,生成‘体检报告’,提前发现石刻的问题,尽早修复。”大足石刻研究院办公室主任、监测中心副主任(兼)赵岗介绍,大足石刻监测预警系统内容涵盖了文物本体、文物环境、自然环境、人为活动因素以及保护管理等18个大类、70余个子项,实现了数据采集、数据分析、监测预警、数据对接等一套完整的数字化遗产监测链条,全方位加强了遗产监测,为大足石刻保护提供了科学决策依据。
  在宝顶山大佛湾卧佛治水工程中,监测预警系统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实时监测卧佛区域的微环境、地下水、文物表面渗漏水等情况,系统为修复团队提供了翔实的数据支持,指导并优化了施工方案,确保了文物安全。
  大足石刻的修复工作同样离不开数字技术的支持,
  千手观音造像修复是大足石刻文物修复的典型案例。这座造像材料多样,结构复杂,给修复工作带来挑战。而基于三维模型的虚拟修复技术,让修复团队能够提前模拟修复过程,确保修复工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经过长达8年的修复,千手观音造像终于恢复了往日的辉煌,再次向世人展示了其独特的艺术魅力。
  近年来,随着X射线探伤、地质雷达、红外热成像、钻孔电视等数字探测技术运用到文物保护的监测与修复工作,大足石刻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将迎来更多可能性。  

数字赋能“活起来”

  “真是太震撼了,影片画面特别精美,让我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前不久,2024“未来之桥”中国—中东欧青年研修交流营一行来到大足石刻数字影院,约40名中东欧青年观看了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沉浸式的观感体验让大家称赞连连。
  大足石刻数字影院分为球幕影院(8K)和4K影院,各按300人同时观影打造。其中,球幕影院将杜比全景声与8K高分辨率球幕相结合,创造出包围感、临场感、环绕感更好的球幕空间,整个声音效果配合360度全景画面,各种环境声包含在周围,为观众带来走入洞窟观看大足石刻的真实感。
  值得一提的是,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采用全球范围内第一次实景拍摄和CG动画结合的方式,向观众展示大足石刻艺术价值,并于今年入选了首批全国智慧旅游沉浸式体验新空间培育试点项目。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影像展示手段的迭代更新,尤其是数字技术的日新月异,大足石刻运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核心技术创建“智慧景区”,数字赋能让世界文化遗产“活化”变为了现实。
  千手观音、华严三圣近如眼前;漫步青石小路,一日可览宝顶山四季美景……大足石刻“飞上云端”,让更多人感受世界文化遗产之美,这得益于今年5月上线的“云游·大足石刻”元宇宙景区。
  “云游·大足石刻”项目依托数字孪生、实时云渲染、边缘云计算、数字虚拟人等前沿数字信息技术,打造集文化性、观赏性、互动性、趣味性为一体的云端数字体验景区,旨在推动大足石刻形成“线上云游、线下体验”的文化旅游新格局。
  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不断探索文物活化利用新途径与新方式。新上线的中国首款“3A”游戏《黑神话:悟空》中,大足石刻的护法神龛、千手观音、观无量寿佛经变相、地狱变相等造像被1:1还原到游戏世界里,让大足石刻再次“出圈”。

川渝合作“传下去”

  川渝两地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多达2850处,占全国总数的1/3以上,是我国石窟寺分布最密集的区域。近年来,大足石刻研究院主动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加强了石刻文化的保护、传承、利用方面的合作。
  《巴蜀石窟全集》就是川渝两地携手保护石刻文化的体现。
  去年3月起,大足石刻研究院牵头启动了《巴蜀石窟全集》的编撰工作,相继对重庆合川、潼南,四川安岳、广元、巴中等地的石窟进行了科考式摄影、拓片等基础资料收集工作。
  据了解,川渝地区石窟寺及摩崖造像大多为裸露于荒山野外的中小型石窟,因高温高湿的地理环境和常年的风雨侵蚀等因素,很多造像正面临消失的风险,急需进行全面、系统地抢救性收集、整理。
  《巴蜀石窟全集》将通过对巴蜀地区北朝至南宋以来的石窟,及少量明清代表性石窟史料的抢救性收集与整理,完善和建立巴蜀石窟记录档案,建设巴蜀石窟数字资源库,并以图版、拓片、重要线图、测绘图、专论、记录说明等形式,整理编辑出版《巴蜀石窟全集》,从而为保护、利用巴蜀石窟提供最真实的历史资料。
  此外,川渝石窟保护示范项目——大足石刻宝顶山卧佛、小佛湾修缮工程稳步推进,针对卧佛、小佛湾石刻造像发育的石质风化、彩绘及贴金劣化、可溶盐风化、生物侵蚀、表面污染等病害进行了为期3年的专项研究,成效显著。
  目前,宝顶山摩崖造像圆觉洞抢险加固工程正在有序推进,通过
  前期详细勘察研究,建立了圆觉
  洞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模型,揭示了影响圆觉洞顶板稳定性的主控因素,为保护方案提供了数据支撑和科学依据。
  “这些重点项目的实施,在保护大足石刻的基础上,还充分发挥了重大项目的创新驱动和示范作用,为我国南方地区石窟寺的保护修缮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大足石刻研究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川渝合作方面,大足石刻研究院还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及四川省文物保护机构共同建立川渝石窟保护研究中心、川渝石窟保护研究联合实验室、川渝石窟保护利用科技创新基地,开展川渝地区潮湿环境下石窟本体风化、渗水、微生物等病害防治及彩绘贴金类石窟造像保护修复等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探索石窟保护新材料、新技术、新方法。积极推进编制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规划,助推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建设项目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擎。共建资阳大足石窟寺文物主题游径,探索打造世界级石窟寺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合作打造“点石成金”文旅品牌,培育文旅新质生产力。

链 接

  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

  “躺”在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球幕影院的座椅上欣赏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全方位了解定制自己的“五山”旅行,在首家大足石刻新世纪文旅生活馆选购心仪的文创产品……这些都能在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一一实现。
  作为大足石刻的核心景区,宝顶山景区提档升级工程于2015年启动,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于2022年7月20日正式投入运行,中心距离宝顶山石刻景区4公里,占地面积约433亩,主体建筑面积约1.6万平方米,能够有效实现游客与车辆的科学分流。中心包括旅游综合服务区、接待大厅及公共服务空间、数字影院等,同时还具备了完善的功能配套,包括0.6万平方米游客中心主题广场、2.91万平方米集散广场,以及室外生态停车场、车辆转运场及2.7公里游客步行道等,致力为广大游客带来更加个性化、高质量的景区导览、接驳、游购、休闲等服务。
  游客服务中心主体建筑分为地上两层、地下一层,最引人关注的是两个按照300人观影标准建设的8K球幕影院和4K宽银幕影院。中心投用后,每天将定时放映7场次大足石刻特种电影《天下大足》和《大足石刻》。
  4K宽银幕电影《天下大足》以电影叙事方式,重点突出大足石刻的开创和历史演进过程。8K球幕电影《大足石刻》则向观众重点展示石刻的艺术价值,让观众从多维度全面了解大足石刻。
  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立足宝顶,面向大足全境,将构建以宝顶山石刻为核心,辐射北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的世界文化遗产地综合性游客中心,个性化定制多条大足石刻深度游精品路线,有力促进大足石刻旅游品质提升,助力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文旅融合发展新格局的形成。
  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后,进一步优化了大足石刻景区配套服务功能,提升了旅游综合接待服务水平,改善了文化遗产保存环境及景区生态质量,丰富了游客对大足石刻的文化认知和旅游体验感。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

  石刻就像人一样,它也需要定期体检,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治疗。文物医院,顾名思义就是专门为文物看病、修复文物的地方。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于2022年6月11日正式投入使用,是一所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理念相结合,文物修复与公众展示相辅相成的“文物全科医院”。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坐落于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二层,占地面积近1600平方米,立足大足、面向西南、辐射东南亚,主要开展大足石刻保护科学技术的研究与攻关,传承、创新、引进石质文物保护修复技术,指导大足石刻保护修复工作。
  大足石刻文物医院内设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室、大足石刻监测预警中心、保护与修复成果展示室等四部分。它在传承文物修复技艺传统的基础上,还融入了先进的现代科技,各种文物“诊疗”设备应有尽有。患病文物经过科学“体检”后,病害分析更加准确,治疗过程更加科学。
  “文物医院建成投用后,将让更多患病文物的生命得到延续,焕发出新的活力。”大足石刻研究院保护工程中心主任陈卉丽表示,大足石刻文物医院的建立,可以进一步提升大足石刻保护修复的科技含量,同时也是对大足石刻几十年的经验和技术进行总结,文物医院将辐射到川渝地区,乃至全国各地,进而为建设南方石窟科研基地打下坚实基础。

记者 毛双 张玮 实习生 宾振宇(图片均为资料图)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