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资讯>详细内容

大足石刻为何“藏”着那么多“龙”

来源: 发布时间:2024-02-01 10:51:13 浏览次数: 【字体:

e4c5bfd94ba0445cae6f2f01c4d1e145.jpg

南山石刻中的石龙。通讯员 罗国家 摄

745c3aeaeca847899fbeb832672a927c.jpg

2023年1月27日,大足区举行首届“火烧龙”旅游文化节。(资料图)记者 瞿波 摄

编者按>>

  在大足石刻诸多文化中,生活化、世俗化是其中一个极为重要的特色。在大足石刻“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中,“列入遗产所依据的标准”之一即是“大足石刻是石窟艺术生活化的典范”。即日起,本报将推出《石刻·人间》系列报道,挖掘大足石刻中那些富有“烟火气”的有趣故事。

  即将到来的农历新年是甲辰龙年,龙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在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中,作为匠师们喜好的题材,龙以生动灵活的身姿,数百年一直延续不断地出现在造像题材之中。

石刻里“藏”着数百条龙

  龙是自古以来中国传说中的神异动物,历史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常用来象征祥瑞。

  中国最早的龙的形象——红山C形玉龙,代表了上古黄帝文化的传承,被称为中华第一龙;商周时期,龙由图腾时代原始的龙形象变成真正的龙纹;秦汉以后,龙已定型为帝王化身,皇室专利;到了东汉,龙体粗壮,似虎形,身尾分明,个别有鳍……唐宋时期,龙体粗壮丰满,回复到蛇体,身尾不分,脊背至尾都有鳞……

  大足石刻诞生于初唐,至两宋时期达到鼎盛,反映在石刻中“龙”的形象外形特征相对统一,题材与功能性也很丰富。

  “大足石刻中有很多龙,我们初步估计有数百条之多。”大足石刻研究院研究员李小强说,石刻中的龙不仅数量多,而且雕刻技艺精湛,根据龛窟造像题材的需求,龙出现的场景也有所不同。

  有作为排水系统的“龙”——宝顶山石刻的九龙浴太子。崖壁上方刻九龙似从石中飞出的龙头,正中巨龙张着大嘴恰是山上泉水的出口。泉水从龙嘴喷泻而出,沐浴着龙嘴下的释迦太子。太子双手合十,神态恬静,端坐于长方形台上。金刚台下有一半圆形水池,作贮接流水之用,水池底部又与一条排水沟相通。这样,泉水经龙嘴至池底由水沟排走。

  “这一设计,既满足了造像题材中需要口吐冷暖二泉的龙,更是将天然形成的水渠,自然地融入到石刻艺术之间,堪称‘因地制宜的典范’。”李小强说,极具匠心的巧思在圆觉洞内也可以看到,岩石间时常有渗水,匠师们在崖壁上雕凿一长龙,形成引水渠,龙口下方站立一托钵的老僧,水经龙口下滴至钵中,又沿暗道流出。

  石刻中还有作为龛窟主题造像的“龙”——南山石刻第15号龛的石龙。龙洞高3.46米、宽2.10米、深1.85米,窟内正壁仅刻一龙,全长7.12米,龙身折转,骧首望天。“单独雕刻一龙,此在国内都是极为少见的。”李小强表示。

  作为洞窟或建筑造像起支撑作用的石柱上也有“龙的身影”。南山石刻第5号三清古洞窟,窟前两根拔地而起的圆雕石柱,其上盘绕两条石龙,龙口相对,下部有祥云。古洞中心柱下方也雕刻有一龙,身作五折,龙头呈回首状,一龙爪紧握一宝珠,珠内冒出火焰。

  除了支撑作用,大多数造像龛窟的龙所处的位置,带有极强的装饰图样特点。李小强介绍,在北山转轮经藏窟、宝顶山转轮经藏窟底座上的龙,就衬托出作为储藏佛教经典的转轮藏的神圣。多宝塔第60号龙树菩萨龛上方,一龙在树中缠绕飞跃,将古印度佛教文化的龙树菩萨这位高僧的题材,与中国民间对其理解的龙、树等题材,融于一处,具有中国民间世俗特点。

  其实,除了这几龛极具代表性的造像,大足石刻里还有很多在手上擒拿的龙、作为宝座(装饰)的龙、莲花座下的龙等等。

大足龙文化源远流长

  大足石刻中为什么出现这么多龙的形象呢?“这与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所占有重要作用和象征意义有关。”李小强说,大足石刻这些唐宋时期的龙身上,蕴含着营建者对中华民族龙文化精神的高度认可,以及传承、延续这种精神的祈愿。

  大足石刻丰富的龙造型,从侧面展现出了唐宋时期人们对龙的喜爱与推崇,放眼大足当地的民俗和传统,同样能很好佐证这一点。李小强说:“大足石刻龙文化对我们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有着不可复制的本地化特征。”

  第一个就是诞生于南宋末期的中敖火烧龙一直传承到了今天。中敖是著名的火龙之乡、英雄故里。中敖火烧龙是集民间祭祀和民俗活动为一体的文化活动,距今有近800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重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3年1月,以“天下大足·醉美中敖”为主题的大足区首届“火烧龙”旅游文化节在中敖镇加福社区“故里·火龙湾”成功举办。夜幕降临,灯光亮起。五彩巨龙腾空而起,戏焰火于夜空,气势磅礴、令人称奇。

  眼下,龙年春节即将到来,大足区民间火龙协会正在为第二届火烧龙文化旅游节加紧排练。

  扎龙、舞龙,从老一辈到现在,代代相传,如今,大足区民间火龙协会会员有130余人,非遗传承人10人,中敖火烧龙不仅仅是过年的一个习俗,也是对祖先留下的精神财富的一种传承。

  同时,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象征,龙代表着权威、力量和吉祥。

  在大足,不仅有非遗火龙,还有很多以龙命名的镇街,龙水、玉龙、古龙等,这些“龙”地名背后其实都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向往。如玉龙镇位于大足区东南部,清乾隆时建场,以境内有玉峰寺,同时场口岩石上凿有一龙头,各取一字得名玉龙场。

  此外,一些以龙元素为灵感的文创产品也已在大足石刻游客中心亮相。大足区文旅商品产业协会负责人伍嘉鑫介绍,为了契合龙年主题,协会将大足剪纸、大足和香、大足竹雕等20余项非遗项目与龙元素融合,开发了一系列文创产品,饱含祝福与美好寓意,受到游客欢迎。

记者 李东 陈柯男 张玮 毛双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