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资讯>详细内容

30年坚守只为讲好大足故事 ——记大足石刻研究院副院长刘贤高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7-28 09:31:37 浏览次数: 【字体:

e49fcb60d02c40098038b773c413f689.jpg

刘贤高(左二)在北山石刻开展考古调查。

  “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大足石刻创刻者赵智凤的信念,伴随大足石刻研究院党委委员、副院长刘贤高走过了30年的石窟寺考古道路。

  30年间,刘贤高常常穿行于大足石刻的崖壁之间,想方设法收集古人留存的痕迹,感受着古人的智慧结晶。从摸着石头寻寻觅觅到先进测量、保护技术的研发与突破,刘贤高一直深耕在石窟寺考古的领域,先后参与编写《中国西南文献丛书(石窟卷)》《中国石窟寺乐舞艺术》《大足石刻全集》等著述,积极推动大足石刻“四百工程”对外巡展活动,策划配合《大足石刻》系列纪录片拍摄制作,为大足石刻的研究、传承、保护、对外宣传和推广工作等挥洒汗水。

  为了将大足石刻的历史信息传于后世,2003年,大足石刻研究院正式启动国家“十二五”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项目《大足石刻全集》编辑工作。作为《大足石刻全集》主研人员和第一副主编的刘贤高,主要负责现场文字、测绘等记录工作。

  “考古调查是一项科学细致的工作,对现存遗迹的观察是其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就得使劲看、看明白。”刘贤高说,看的过程是边测量边记录,除了对每一龛的高、宽、深等数据进行采集,对每一尊造像进行从头到脚的记录,还要把古人开凿的过程、造像与岩体之间存在的关系看清楚弄明白。

  《大足石刻全集》共涉及到600多龛窟,艰巨程度可想而知,但刘贤高和团队秉承“开山化石,励志图新”的大足石刻创建精神,啃下了这块硬骨头,将每个龛窟中的造像用文字、测绘图、拓片、摄影图片等都进行了忠实记录。同时,在没有可供借鉴的南方石窟考古报告编写经验的困境下,刘贤高协同项目组成员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克服了大足石刻考古记录面临的龛窟结构形制描述、专业术语记录、测绘进展缓慢等制约瓶颈和难题,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大足石刻考古记录范式,最终历时16年,顺利完成了《大足石刻全集》考古报告11卷19册的编撰出版。

  “考古报告不仅是对考古发掘最忠实的记录,更是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挖掘和保护利用强有力的支撑。”刘贤高说,该书的出版不仅是大足石刻研究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学术巨著,还被考古界、出版界称赞为填补了我国在大型石窟领域出版考古报告的一项空白,体现了当代文化人、出版人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历史担当。

  “目前,我们正在继续推进‘五山’石窟以外的中小型石窟的考古研究及考古报告的编写工作。”刘贤高说,大足石刻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象征符号,是中华文明几千年传承的基因密码,作为一名文物工作者,他将继续秉承大足石刻的创建精神,努力挖掘大足石刻中的人文精神、价值理念、道德规范等价值符号,推动大足石刻考古学研究、大足学学科建设、学术交流研讨等工作,讲好大足故事,更好地把大足石刻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呈现给全世界。

记者 王雨诗 李海 实习生 杨清年 文/图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