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资讯>详细内容

缘聚宝顶 探幽化龙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2-05-19 09:53:46 浏览次数: 【字体:

宝顶:向世界问好

  宝顶镇,因有世界文化遗产宝顶山石刻而蜚声中外;因有“5a景区”“中国最美乡镇”“中国特色旅游小镇”“全国十佳生态文化旅游乡镇”“等金招牌,深深吸引着世人的目光;因有化龙的美丽传说、宝顶老街的乡愁、跳水鱼美食和化龙湖、荷花山庄怡人的风光,让中外客人流连忘返。

  宝顶既古老,也年轻。

  就宝顶山石刻而言,他始建于南宋淳熙年间(1174年),距今840多年历史,镌刻在悬崖绝壁上的万余尊“永久居民”,不仅把中国石窟艺术推上了最高峰,而且成为感动世界的忠孝、仁爱、诚信、礼义圣地,凸显“古老”。

  就行政建制而言,民国17年(1928)析回龙乡置香山乡,1958年为香山公社,1977年更名宝顶公社,1984年称宝顶乡。2003年与化龙乡合并为宝顶镇至今,说来只有90余年,相比大足1200多年的历史,还很“年轻”。

  如今,宝顶镇的总面积63.78平方千米,总人口3.1万人。辖8个村、2个社区,有意思的是,有8个村(社区)的名字皆以寺庙名命名,可谓独特。

  宝顶有福,福在宝顶。

  民间工艺生生不息。依托石刻资源和本地出产的砂石、青石,以及云贵川的紫袍玉、汉白玉石材,雕刻出精美的文殊、普贤、各型观音、罗汉等佛像,成为独特的旅游纪念品,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根雕、剪纸世代传承,具有很高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樱桃产业鼓起腰包。近年来,在车家、古林、古佛、香山等村(社区)发展樱桃种植3000余亩,涉及1000余户村民,每到3月底至4月初,各地自驾游客纷至沓来,每500克20元至30元的价格,让村民年年笑弯了腰。

  特色美食香飘巴渝。化龙跳水鱼、荷花鱼、过水鱼以其麻辣鲜香嫩而独树一帜,无数人千里迢迢也要来饱上一顿口福。仆蒜、红豆腐、清明粑、荷叶茶、荷花茶等土特产随之畅销。

  近年来,随着大足石刻游客服务中心、国际会议中心、“十里荷棠·山湾时光”等重点项目有序推进,全镇农文旅融合步伐更加坚实,正成为大足享誉世界文化会客厅的门户。

  厚重的文旅资源,给足了宝顶人的底气——宝顶,向世界问好!

6fe2dddcf3ea434482f1b92005c42f72.jpg

中国重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

故事1

宝顶:改“峰”为“顶”有佳话

说起宝顶,人们自然想到宝顶山石刻,名气大得如雷贯耳。早在800年前,宝顶山其实叫宝峰山。

  南宋王象之《舆地纪胜·昌州》载:“宝峰山在大足县东30里,有龛岩,道者赵智凤修行之所”。

  传说宝峰山原是一个大山寨,纵横五里,峰峦叠嶂,森林茫茫,云雾缭绕,四周悬崖绝壁,如同仙境般美妙。

  南宋淳熙年间,智僧赵智凤在成都学成柳本尊密法归来,想要普施法水,改变家乡贫穷面貌,但现实很骨感。在宝峰山化缘建庙时就遇到麻烦,寨主故意刁难不施地。赵智凤发誓:“假使热铁轮,于我顶上旋,终不以此苦,退失菩提心。”

  寨主见他为民造福决心大,深受感动同意施地。然而,赵智凤选择的地点却在宝峰山顶。据说站在山顶可揽全景,气势宏伟壮观。寨主不想干,说:“这是宝峰山的峰顶之地,岂能建寺庙?如果建有寺庙,就不叫宝峰山了。”

  赵智凤深思了一会,说道:“宝峰山因峰高而得名不假,但如今峰岩已坍塌成为一小平坝。不如在此建庙贯山顶,改“峰”为“顶”叫宝顶山,岂不美哉。”

  寨主想来想去,峰顶确实无法恢复,赵智凤建庙贯顶是对的,便说:“以宝贯顶,改名宝顶山好呀。”

  赵智凤弟子禅青在旁听了说:“师父,我们在山寨修造佛门圣地,一山不二名。现已和寨主商量好立地界石碑,我就叫工匠将宝顶山刻在石碑上了哟。”

  赵智凤说:“这是同寨主当面说定的,将宝峰山改为宝顶山,以后就叫宝顶山寨了。”就这样,宝顶山地名刻在地界石碑上流传后世。

  宝顶镇的镇名也由此而来。

60894c823e70426683062e214f75a097.jpg

化龙水库风景如画。

b4ffa89d17044c68b86d50ad66a4ae33.jpg

宝顶景区环线公路旁的千亩樱桃成熟。

故事2

化龙:承载一个凄美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宝峰山下住着一户人家,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母亲双眼失明,就靠儿子聂郎帮财主放牛打柴为生。

  一天,聂郎在河边割牛草,发现有一丛草长得又嫩又茂盛,一割就是一大背。第二天聂郎又去到河边,这丛草又是茂盛不已,聂郎高兴极了。第三天,他又去割草,这窝草又长起来了,聂郎纳感到很奇怪。他想,如果把这窝草搬到家门口,一来好照顾妈妈,二来省得每天割草满坡跑。

  于是,聂郎带着锄头来到河边,一锄下去,发现草根下有一颗闪闪发光的珠子,便小心翼翼地捡起放在钱荷包里,带上草回到了家里。不知怎么的,栽下的草一天天枯萎了,而荷包里的钱一天天多了起来。聂郎很害怕,便把这颗珠子藏在家中米坛子里,结果第二天,坛子里的米也“涨”满了。就这样,聂郎家的生活一天天好了起来。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没多久,财主知道了这事。一天,财主带上一群家丁闯进聂郎家,编造说聂郎偷了他家米和钱,要搜查。

  聂郎明白财主的来意,生怕财主抢走他的宝珠,便顺手将其吞入腹中。财主搜了半天,什么也没得到。

  到了晚上,聂郎躺在床上觉得十分口渴,他娘舀了一碗又一碗,直到把水缸舀完,还是不解渴。娘说,你干脆到河里去喝。

  聂郎一打开门,只见狂风四起,电闪雷鸣。顿时家门口出现一条小溪通往河边。聂郎回头看娘时,突然脸色突变,身上陆续长出了闪光的鳞片,慢慢化成了一条龙顺溪下河。可怜的老娘跌跌撞撞,边追边喊:“儿啊,儿啊,快回来啊……”

  聂郎也一走一回头,不断大喊“娘,娘……”聂郎一共回了二十四次头,每一次回头河里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滩涂。但聂郎终在巨浪的簇拥下,最后蜕变成了一条真龙,顺濑溪河入长江到了东海。

  这就是化龙地名的来历。聂郎留下的滩涂人们称他为“望娘滩”。

  清李调元《井蛙杂记》卷一曰:“大足化龙桥,相传溪中有珠,浮水上,邑人聂姓,得而吞之,遂化龙去,因以为名。”又有化龙潭之说,化龙潭俗称黑水凼。潭侧石岩上刻有母子拜别像,末刻诗云:“龙潭古迹永流风,有母提篮在手中;望着好儿北海去,到头变化一场空。”又云:“谁人不愿子成龙,望得成龙也是空”。

60a79e27dadf4087a89ccbe2c3bcd55e.jpg

宝顶镇倒庙村六组游龙葡萄种植基地。

ccbb0909447b4dfa8947cd11971cb1b0.jpg

故事3

罗登强:一个“惊天”的农民

  罗登强,是慈航社区的一位农民,但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农民。

  38年前,他本是化龙乡的一名林业员,但改革开放的春风让他看到了更美好的前景,毅然辞去公职干起了个体运输,经过13年的拼打,终于赚到了第一桶金。

  面对个体运输日趋激烈的竞争,罗登强选择了退出。他依托宝顶石刻的旅游优势,瞄准了餐饮业。1998年,他拿出多年积赚的12万元资金,在老家租用了80亩水面,打算种植荷花,把自己的房屋改成了餐馆。2月,罗登强的饭店开张了,取名荷花山庄。

  刚开始时,只有7张桌子,店面狭小而简陋,效益不如预期。那时正值冬季,别说荷花,就连田里的水草也是寥寥。

  就在他一筹莫展的时候,妻子却在菜品上打起了主意。原来,罗登强已在水面上种上了荷花,田间放养了鲫鱼、鲤鱼、花鲢等鱼苗。这些鱼在荷塘里自然生长,再加自己独到的烹饪手法,做出的味道肯定与规模养的鱼不一样。于是,夫妇俩推出了一道招牌菜——荷花鱼。

  什么是荷花鱼?让人新鲜和好奇。品尝了的人说麻辣鲜香,肉嫩味美。消息迅速吸引了县内食客及过往游客。从5月开始,陆续开放的荷花挤满田间,成为当地一景,各方客人纷至沓来。几年下来,小店的经营超出了罗登强的想象。

  1999年春,闲不住的罗登强加大投入,又从一些农户手中租了700亩地,荷花品种也由最初的20多种增加到现在的500多种,并开发出了包含荷花鱼、荷叶粉蒸排、荷叶粉蒸肉、荷花龙段、蜜汁莲藕、软炸荷花、荷叶香粥等特色菜品。还将荷叶、荷花制成茶,利用其减肥消脂作用吸引了南来北往的游客,荷花成为了山庄的财富核心。

  尤其是2005年8月2日,个人出资借助先进的太空育种技术,将150克约100粒、12个荷花品种种子搭载我国第21颗返回式科学与技术试验卫星升空。各媒体以《罗登强的惊天之举》《太空上育种农民第一人》等为题进行报道,让罗登强声名远播,由此带火了荷花山庄。

  如今,整个山庄面积达1560多亩,加上古床宾馆、古牌坊小径,成为了“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重庆市首家“星级农家乐”“旅游定点餐馆”和国家3旅游景区。

(图片均由宝顶镇提供)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