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资讯>详细内容

宝顶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工程 发现更多历史遗存 修复更加科学合理

来源:大足网 发布时间:2021-08-05 10:24:11 浏览次数: 【字体:

  和千手观音、大足卧佛一样,小佛湾是大足宝顶山石刻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2019年9月,小佛湾摩崖造像正式启动了修复工作。

  2020年5月,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工程进入本体修复阶段。一年过去了,工程进展如何,修复存在哪些难度……日前,本报记者实地探访聚焦小佛湾修复进程。

be3da10c62b3424c9f37158e2ab715a3.jpg

2017年7月,小佛湾航拍图。(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供图)

思路:由难到易由外到内

  作为宝顶山石刻景区少数未对游客开放的区域,在公众眼中,小佛湾充满了神秘。2020年5月,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进入本体修复阶段。目前,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修缮工程各项工作推进顺利,室外遗存部分预计今年年底完成修复施工,整个工程预计在2023年全部完工。

  小佛湾位于宝顶山圣寿寺右侧,分为室内与室外两个部分。室内主要建筑为一座石砌的坛台,高2.31米、东西宽16.5米、进深7.9米。坛台用条石砌成石壁、石室,其上遍刻佛、菩萨像。而室外部分则以经目塔、七佛壁为主要构成要素。

  小佛湾摩崖造像雕凿于南宋,在800多年的历史保存过程中,在高温高湿、凝结水和微生物的影响下,出现了多种病害。经过文保专家的前期调查,小佛湾石刻主要病害包括石质胎体病害10种,有金箔层的病害6种,彩绘层的病害10种,共计26种之多。

  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工程于2019年9月正式启动,由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实施。

  “小佛湾的保存状况非常紧迫,表面的病害发育非常严重。”保护工程现场负责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研究员张可介绍,以经目塔为例,其表面保存的经文和一些雕塑风化程度十分严重,如果再不采取保护措施,它的历史信息就很难再有体现。

  针对小佛湾现实的保存情况,前期,文物修复人员对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都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探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最终确定了从保存情况最为堪忧、修复难度最为棘手的小佛湾室外遗存开始修复。

  一座经目塔,一面七佛壁,小佛湾在室外的两个主要历史遗存,长期受自然环境的影响,也是劣化和病害出现最严重的部分。

  修复人员对经目塔、七佛壁的修复工作主要从清理、脱盐、风化加固、局部必要修补、微生物治理几个层面展开,目前已完成室外遗存修复工作的百分之八十。

0bb978b3d59c41eea1880046eeba684a.jpg

张可正在制作修复材料。

发现:更多历史遗存信息

  对小佛湾本体的每块区域开展修复,表面清理都是第一个环节。一年多时间里,文物修复人员在陆续的清理过程中,发现了不少历史遗存信息。

  据了解,针对小佛湾开展的文物表面清理工作,是基于前期综合性科学诊断的基础上进行的。一方面,要对肉眼可见且附着于石质文物表面的苔藓、历史劣化修补材料等物质进行揭取;另一方面,在西南地区高温高湿伴有酸雨的气候条件下,石质文物表面附着物中,酸性离子和氧化性离子含量通常较高,加速了石头的风化。这就需要文物修复人员在清理过程中,通过脱盐工序,将这部分看不见的有害离子进行清理。

  随着清理工作的有序开展,经目塔、七佛壁表面均有不少历史遗存信息被发现。

  其中,位于经目塔中段的塔沿原本已经缺失,过去,曾有人用一块碑将其填补完整。

  “碑文上的时间显示为民国年间。”张可介绍,而有记录的资料显示,大足最近一次对经目塔的修复是上世纪50年代,所以基本可以推测,在民国到上世纪50年代,这个时间段里曾有人对小佛湾经目塔进行过一次修复。

  不仅如此,文物修复人员在清理过程中还发现了其他在历史演进过程中,不同朝代对于小佛湾的修复、干预的痕迹。

  其实,历史上还有很多次采用黄泥加一些纤维材料,来对小佛湾进行局部修补。这些材料和工艺,也是历史信息留存的一种。这一次保护工程中,文物修复人员也要把它完整地保护下来。

  另外,文物修复人员还发现了一些在以前历史资料中或者考古报告中记录的文字经文和雕刻。它们曾经一度被苔藓或其他附着物所掩盖,这一次通过清理和保护,又能重新展现出来。

  据悉,文物修复人员将对小佛湾中这些被发现的历史遗存信息,进行收录汇总,通过揭示历史演进过程中历代干预措施与文字内容,帮助今后小佛湾的研究保护工作开展。

68b9093e5767440b8cedee83bfa549f1.jpg

小佛湾修复现场。

定制:材料工艺因地制宜

  在小佛湾摩崖造像保护工程中,修复材料选择是非常关键的环节,甚至直接决定了修复效果。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本次运用到小佛湾的修复材料全部经过了大量前期实验和定制改良。

  关于小佛湾修复材料的前期实验从2016年就已经启动,期间修复人员做了大量的前期实验。文物修复人员将上百种补形材料运用到试块上,然后放置于小佛湾内,使其获得与文物本体同样的保存环境,从而选出最适宜的修复材料。

  “小佛湾所有的材料和工艺,都是我们以前在类似的保护项目中运用得比较成熟、可靠的。”张可特别强调,选择的材料和工艺必须对文物本体影响最小。

  据介绍,运用于小佛湾的修复材料,虽有外地成功修复经验为依据,但绝不是照抄照搬,其中的每一种都需要根据小佛湾现实保存情况进行改良。

  天然性的无机材料水硬性石灰是在国际上运用较多的一种修补材料,此次它也出现在了小佛湾保护工程修复材料的备选目录中。为了让它和本体有比较好的结合性,修复人员将水的配比和本体材料的配比都进行了一些调整。而且,在工艺上也要进行适当调整,以适应当地高湿的环境。

  “这就是我们给小佛湾定制的一个修复方案。”张可表示,不仅是水硬性石灰,小佛湾保护工程中,所有修复材料和工艺都是为其“量身打造”的。

  据悉,通过文物修复团队因地制宜的探索,小佛湾一系列修复材料以及配比、工艺已经全部敲定,在已经实施修复的区域,这些修复材料展现出了与文物本体良好的兼容性,而在大足取得的成功经验,也将作用于今后川渝地区类似环境的石质文物保护中。

 记者 陈柯男 李东 张玮 实习生 熊敏秀 文/图

终审:刘琴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