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旅游文化>大足景点>大足石刻>详细内容

参观大足石刻的党和国家领导人

来源: 发布时间:2019-01-02 00:00:00 浏览次数: 【字体:

1986年1月31日邓小平视察宝顶石刻


1987年4月3日杨尚昆视察大足石刻

 

1991年3月17日李瑞环视察北山石刻

 

1994年12月10日李鹏视察宝顶石刻

 

1995年10月27日姜春云视察大足石刻

 

1996年9月19日胡锦涛视察宝顶石刻

 

1997年1月26日朱镕基视察宝顶石刻

 

1998年4月15日***视察宝顶

 

1999年10月28日吴邦国视察宝顶石刻

 

2001年2月12日尉建行视察大足石刻

 


2004年11月11日***视察宝顶石刻

 

梅健鹰原中央工艺美术学院教授,大足石刻研究学会顾问。1945年大足石刻考察团成员,与朱锦江、雷震一起负责绘制像饰。同年10月二次到大足参观石刻,并办画展,150幅画被抢购一空。1986年10月27日故地重游,再次参观北山、宝顶石刻,感慨万千,欣然作画留念。

 

钱伟长原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名誉主席,1912年10月生,江苏无锡人。博士、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任力学研究所副所长、上海工业大学和上海大学校长等职。1980年10月30日和1993年5月28日两次参观大足石刻。其中第二次偕夫人参观宝顶、北山石刻,并题书:“宝顶艺术,千年一绝”。钱夫人题词:“龙岗石刻五洲共仰”。

 

荣毅仁原国家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生于1916年,江苏无锡人。实业家。1984年6月13日参观考察大足石刻。

 

邓小平(1904--1997年),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原名邓先至,学名邓希贤,四川广安人。1986年1月31日上午在王震的陪同下视察大足宝顶大佛湾石刻。天虽下着霏霏细雨,但他仍步履雄健,深邃的眼眸倘徉于这浩瀚的艺术海洋里。当他行至“父母恩重经变像”时,连声赞道:“这完全是中国化了的!”

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 原民主柬埔寨主席。1987年2月7日和夫人慕尼克公主参观了宝顶山石刻,盛赞大足工匠和中国人民的天才创建了规模巨大的艺术品。对价值连城的大足艺术精品以及历史古迹的保存之完美充满了赞美之情。并亲笔签名把《美丽的柬埔寨》一书赠给宝顶山文管所。他是最早参观大足石刻的国家元首。

 

杨尚昆(1907--1998年),原国家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委副主席,重庆市潼南县人。1987年4月3日和1993年10月6日两次参观视察大足北山、宝顶石刻。1987年题词:“龙岗石刻,国家瑰宝”、“龙岗石刻,天下奇观”。

 

廖汉生第六、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廖汉生,生于1911年,湖南桑植人。1955年授中将衔。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1987年4月3日同杨尚昆视察大足北山、宝顶山石刻,并题书:“石刻珍宝。”

 

亨利·基辛格美国前国务卿。1987年9月和其夫人参观了宝顶山石刻,对宝顶山石刻的中国化、世俗化和富于的浓郁生活气息表示赞赏:“我到过世界上的很多地方,这里使我觉得它是最生动、最宏伟的古代博物馆,令人不可思议。中国人了不起,到了中国不参观大足石刻是个遗憾。”

 

赵朴初原全国政协副主席,1907年生,安徽太湖人。1953年后历任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会长,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民进中央副主席、名誉主席,第六、七、八、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1988年6月参观北山、宝顶石刻,题书:“千载一时事,龙岗慧眼开,悬知千载后,记我此山来。”并填词书赠:“登宝顶,异彩满人间,瑞相双林穷法界,悲心千手转坤乾,学业礼前贤。”

 

琼瑶台湾著名作家,原名陈吉,女,生于1938年,湖南衡阳人。1949年随家去台湾。著有小说《彩云飞》等30余部。1988年参观大足北山、宝顶石刻。

 

星云大师世界佛教促进会会长,1989年春,应赵朴初会长之邀,率海外佛教界人士回国访问,致力与祖国统一于佛教事业。参观大足石刻时,题书:“大足国宝,保护重要。”

 

蒋大为著名歌唱家,一行40余人,1992年4月,参观大足石刻,并在大足工人俱乐部讲演厅举办演唱会。连续三天,共演唱9场。蒋大为演唱了《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等歌曲。演唱之暇,到农村散步,进餐于百姓家。

邓婕著名影视演员,四川人,在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扮演王熙凤,一举成名。1992年在大足石刻电视系列故事片《潇潇石窟情》中领衔主演《孝女心》的主角幺妹子(即宝顶石刻中的养鸡女)。此剧在宝顶现场拍摄。曾在四川、重庆、中央电视台播放。

 

乔石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原名蒋志彤,生与1924年,浙江定海人。1993年6月5日参观视察大足宝顶石刻,并题词:"艺术宝藏"。

 

胡绳原全国政协副主席,生于1918年,江苏苏州人,历史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1994年8月27日参观大足石刻,题词:“继云冈龙门后又一艺术宝库”。

 

李鹏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1928年10月生,四川成都人。1987年-1998年3月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代总理、总理。1994年12月10日偕夫人朱琳参观考察大足宝顶石刻。参观考察后题词:"大足石刻,国之瑰宝"。

 

彭丽媛青年歌唱家,女,生于1963年,山东郓城人。中国音乐家协会理事,第一个荣获中国声乐硕士学位的青年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1995年9月应邀参加95中国大足石刻艺术节,参观了大足宝顶石刻。在艺术节期间,演唱了《父老乡亲》、《在希望的田野上》等歌曲。

 

刘晓庆著名影星,女,生于1952年,重庆涪陵人。所演电影《原野》在威尼斯电影节上,获得“世界优秀影片推荐”的荣誉。在电影《小花》中荣获第三届"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曾主演《芙蓉镇》、《瞧这一家子》、《神秘的大佛》、《无情的情人》、《垂帘听政》等电影。1995年10月到大足北山、宝顶为香港卫视中文台拍摄电视专题片《刘晓庆看中国----大足石刻专集》。

 

胡锦涛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1942年12月生,安徽绩溪人。1996年9月19日参观考察大足宝顶石刻。

 

宋祖英青年歌唱家,女,国家一级演员,1997年10月4日应邀到大足演出,演唱了《辣妹子》、《东西南北兵》等歌曲。并参观了大足石刻。

 

***原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生于1926年8月17日,江苏省扬州市人。1998年4月15日视察大足时说:大足石刻不仅很美,更是很好的教育基地,要搞好环境整治和文物保护。在宝顶大佛湾大悲阁处题:"***,1998年4月15日于大足宝顶山"。

 

林默涵题词:“宝顶千佛,艺术精华。”

 

魏传统题词:“摩崖造像光宝顶,石刻艺术誉北山。”“石刻艺术,光彩照人。”

 

周巍峙题词:“美妙绝伦。”

 

巴杰帕印度前驻华大使。从北京专程到大足游览后说:“千变万化,寓意无穷,美丽而迷人,超乎寻常,确实值得一看。它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将永远留在我的脑海里。”佛祖释迦牟尼生于印度,佛教来自印度,连佛教的同乡也被大足县的佛教造像给迷住了。

 

韦君靖唐末昌州刺史、昌普渝合四州都指挥、静南军使,大足北山石刻开窟者。

 

赵智凤南宋时大足县米粮里(今米粮乡、相临宝顶镇)人,五岁时就出家当了和尚。16岁即往四川瑜伽教(佛教密宗)中心区--川西弥牟镇“圣寿本尊院”,在那里学习了三年,师法晚唐时奉佛居士柳本尊教旨。回来后在宝顶山建造了圣寿本尊院,传其教。并决意开窟造佛像。他20岁时开始募集资财,聚集民力,按瑜伽本尊院教的道场构思设计,组织施工。从公元1179年起,在宝顶山“前岩后洞,琢诸佛像”万余尊。一生清苦经营,建成了宝顶山佛教“密宗道场”。在建造过程中,赵智凤曾得到朝迁大员太常少卿魏了翁、兵部侍郎杜孝严、以及重庆府官、昌州郡守的支持和揄扬。赵智凤虽是一个狂热的宗教徒,但他矢志不渝,坚韧持久的精神还是值得赞赏的。

 

柳本尊名居直,唐末嘉州(四川乐山)人。信奉佛法,为居士。持佛教瑜伽(密宗)苦行修炼,自诩以拯救受苦遭难的黎民百姓为已任,受到当时广汉赵太守的支持。他的“事迹”曾得到蜀王的赞赏。他在汉州弥牟镇建有“圣寿本尊院”,一时成为蜀中瑜伽教的中心。他死后僧侣们对其加以神化,说柳本尊挖睛断臂、燃指割耳可普救众生,驱厉鬼、起死回生无所不能。被尊为唐瑜伽部主总持王。赵智凤承袭其教派,所以将柳本尊的怪异事迹刻在宝顶山佛湾上。

 

严逊石篆山石刻的开辟者。遂川润国人,在宋仁宗天圣年间(1021--1032)当其九岁时,随父迁居昌元(昌元为荣昌,当时的石篆山,可能为荣昌地)。他是一好佛居士,持斋念佛,身体力行,认为:“释迦如来灭度于今二千三十九年,其教流入中国已千余年,中经各宗各派,相互指斥、兴废,而终不至于泯灭者,因其教能使人愚者避恶,趋善息贪;能使人贤者悟性达理,不昧因果。是于先王致治之理法,盖有所补,而不可一日亡也。”于是他以钱五十贯,购买所居之乡石篆山,请安岳县匠师文惟简、文居安、文居礼,在山之悬崖上刻石造像。严逊一生,积财造像、祈福,留下宝贵的石篆山石刻,为今天的旅游财富。不为名利,默默耕耘,严逊实为不可多得的人物。物别是他对《孔子造像》“愿后世子孙,聪明多智”的题词,显现出他不为私、一心为人的光明思想,实为难得。

 

伏元俊宋代昌州(大足)人,大足石刻雕刻家。他与其子伏世能镌造了北山佛湾“孔雀明王”、“弥勒下生经变”、“就藏变相”等龛窟。伏氏家族镌名者前后共有7人,为大足石刻的凿建奋斗了近半个世纪、主要活动地点在大足观音坡、舒成岩等地区。

 

文惟简宋代普州(安岳)人,大足石篆山石刻的主要镌造者。文氏家族镌名者前后有十五人,为大足石刻的营建奋斗了一百余年,主要活动地点在大足石门山、妙高山等地区。

 

胥安宋代颖川(河南许昌)人,镌刻了著名的北山佛湾第136号“转轮经藏窟”(心神车窟)。

 

张澍(1782-1847),字伯瀹,号介侯,甘肃武威人,是清嘉庆著名的考古学家。他一生游迹遍天下,留心地方文献,著述有七十三种之多,已刊行问世的有:《养素堂文集》、《养素堂诗集》、《二酉堂书》、《姓氏五书》、《蜀典》、《黔书》等。《姓氏五书》称为国内绝学,国际上也评价很高。1799年,张澍考中进士,历官知县、知州,1818年夏天,调来大足,当了半年知县。在这半年中,张澍除听政、理刑、编纂成《嘉庆大足县志》外,还两次漫游宝顶,多次登临南北二山,写下了《游佛湾记》、《登多宝塔记》、《重九日游南禅寺至玉皇观登高记》、《前后游宝顶山记》、《韦君靖碑书后》、《书文殊问维摩诘疾图碑后》、《跋赵懿简公碑后》、《书多宝塔石记后》、《古文孝经考》等十篇文章,四十多首诗,对大足石刻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和评价,也是中国第一个研究大足石刻的才人。其《大足金石录》(现藏陕西省博物馆,未刊行)一书是研究大足石刻的珍贵文献。他写的诗文,全部载在《大足县志》中。

 

陈习珊大足人。从1941年起,任大足县志总纂,主持编修《民国重修大足县志》,于1945年由中国学典馆北泉分馆刊印。1955年著《大足石刻志略》。1956年著《宝顶雕像年代问题》。

 

杨家骆历史学家、世界学典馆馆长,生于1911年,江宁(今南京)人。曾主持杨氏辞典馆,任中国学典馆馆长。1945年组建大足石刻考察团对北山、宝顶进行一周的科学考察,编制其窟号,测量其部位,摩绘其像饰,椎拓其图文,鉴定其年代,考论其价值,以为可继云冈、龙门鼎足而三。使湮没千载的大足石刻名扬于世。“此次考察团的成就,实与发现敦煌相伯仲”。后去台湾,任《中文大辞典》顾问等职。撰有《大足唐宋石刻之发见》、《中国石刻史上大足崖雕之地位及其贡献》等论著,并将前文讲演于马来西亚及东南亚各国,以为此发见较吴哥窟更有价值。曾任《大足石刻图征初稿》主编。

 

阎文儒考古学家,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1962年2月和全国佛协释通一等六人,受周总理委派考察全国各地石窟至大足。时正值春节,历时半月,对北山、宝顶、南山、石门山石刻进行登记、测量、拍照、辨识,后撰就北山、宝顶山两篇考古文 稿。1985年大足石刻在北京展出,4月22日阎教授莅临展厅,并题词:"昔日游宝顶,今年现京华,回忆二十载,琳琅不为跨(同夸)"。

 

杨明照中国文学批评史及古典文献专家,《文心雕龙》研究权威,生于1909年,重庆大足人。四川大学中文系教授、名誉系主任(原系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古代文学理论学会会长、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副会长、四川省文联及四川省作协副主席。有《文心雕龙校注》、《学不已斋杂著》等著作。1982年任大足石刻研究学会名誉会长,出席成立大会,考察大足石刻。1985年11月15日大足石刻大型彩色照片在成都展出时,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李正心大足人,撰写的《大足石刻漫记》,是第一本正式出版的通俗游记丛书。另著有论文《宋代大足石刻--渗透着市民阶层思想意识的艺术》、《大足石刻中的儒教造像及其产生根源》。

 

郭相颖原大足县副县长、大足县政协副主席,曾任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馆长等。石刻导游出身,他讲石刻、画石刻、研究石刻,著有《宝顶山摩崖造像是完备而有特色的密宗道场》(1986年)、《刻在岩壁上的哲学伦理巨著----略谈宝顶山摩崖造像的哲学、伦理思想》(1994年)等。与王庆瑜、黎方银合著有《中国大足石刻(大型图录)》(中、英文版)。

(注:人物以参观时间为序)


分享到:
【打印正文】

友情链接:

大足网服务 | 大足简介 | 投稿信箱

Copyright 2013-2021 txdzw Co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法律顾问:杨廷端(重庆名豪律师事务所)
地址:重庆市大足区党政办公中心 邮编:402360

渝ICP备13007121号-2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