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巡逻保安变成“文物医生” 彭柳生用29年青春践行“择一业终一生”
彭柳升正在修复出土文物。(资料图)记者 瞿波 摄
连日来,彭柳升和同事们正在对川渝地区列入文保单位的重点石窟寺开展田野考察工作,考察内容将成为“巴蜀石窟全集”的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一名文物保护工作者,今年是彭柳升从事文物修复工作的第12个年头。而从文物“卫士”跨界成为文物“医生”,成功入选国家“一号工程”千手观音修复团队,成为“重庆民间工艺大师”,彭柳升走过了29个春秋。身份变了,但他对大足石刻的热爱与守护从未改变:“以前守石刻,现在修石刻,我希望把大足石刻保护和传承下去,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能感受到大足石刻的魅力。”
守卫石刻安全
1990年,16岁的彭柳升离开家乡湖南长沙,来到大足成为一名武警战士。
彭柳升喜欢画画,一有空,他便带着本子去石刻景区临摹写生,也就是从那时起,他和大足石刻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4年,彭柳升退伍,正巧碰上大足石刻招聘保安,他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成为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的一名职工。
维护景区秩序、文物巡查是彭柳升的工作,他每天都要在文物区内往返巡查至少6次,这里的一龛一像、一步一梯,他都了然于心。
1996年年末,广大寺出现文物被盗的情况,彭柳升和另外两名同事组成了安保组,开展夜间侦查守护工作。
1997年1月3日,彭柳升和同事们蹲守的第八天。数九寒冬,冷风吹得让人直哆嗦。
深夜,一盗窃文物团伙潜入广大寺,准备再次作案。彭柳升和两名同事迅速上前,与手持凶器的罪犯展开殊死搏斗,最终制服歹徒。
彭柳升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人防、物防、技防等方面提出加强文物安全防护的建议20余条,大大提升了保卫工作水平。
寒来暑往,10余年的安保生涯里,彭柳升对保护点的一龛一像都呵护备至,先后记录工作日志100余本,所值守的保护点没有一件文物被盗被损。
苦练雕刻技艺
山上的生活难免枯燥,年轻的彭柳升总想干点什么,丰富自己的业余时间。
每天来宝顶山石刻景区的人络绎不绝,其中不乏来自全国各地的写生团队。
“那么多人专程过来学习,我天天都在这里,这么好的机会,我何不也来学习学习?”于是,彭柳升总是随身携带着铅笔和本子,一有空就临摹石壁上那些精美的造像。
每每看到那些年久风化,“病害缠身”的石刻造像时,彭柳升难过的内心又萌生出一个想法:“我能不能自己学习雕刻,再现石刻的美?”
说干就干,彭柳升向从事工艺品雕刻的朋友借了工具,又跑去五金市场买了錾子,开始摸索着雕刻。
而一些人却向彭柳升投来异样的眼光,“一个保安一天到晚琢磨石雕,吃饱了撑的。”
彭柳升却不惧这些,潜心钻研。
“第一件作品是一个吊坠,我照着大足石刻里面荷花童子的形象雕刻出来的。”一个星期后,他完成了人生中第一件石雕作品,朋友看后,认为他很有天赋。
彭柳升信心大增,利用业余时间一连雕刻了好几个小型作品。
有了一定的积累后,彭柳升开始尝试雕刻大件的石雕工艺品。
对于没有专门学习过雕刻技艺的彭柳升而言,宝顶山石刻就是天然的“学堂”。夜间值班巡查时,山湾里一片寂静,彭柳升举着手电筒,一边查看石刻造像,一边在心里勾画每个造像的轮廓和造型。
越研究越着迷,千手观音造像、圆觉洞造像全窟、卧佛、吹笛女、妙高山石窟飞天、北山媚态观音……经过10余年的艰苦摸索,彭柳升的雕刻技术愈发纯熟,《大丰大足》《张目闭眼》《千手观音》……多个作品获得重庆市工艺美术大奖,彭柳升也相继获评“重庆市优秀民间工艺家”“重庆民间工艺大师”等称号。
跨界成为“文物医生”
2008年,全国石质文物保护一号工程——大足石刻千手观音造像抢救性保护工程开始前期勘察研究,面向社会招募文物保护修复技术人员。
凭借在保卫、美术和雕刻等方面的突出成绩,彭柳升脱颖而出,成为“2011年度石质彩绘贴金文物专项保护修复技术培训班”18人中的一员,这也标志着他正式跨界转型成为大足石刻研究院的一名“文物医生”。
“文物修复和雕刻创作完全不一样,它讲究还原造像本来的面貌。”回忆修复千手观音造像,彭柳升十分感慨,修复人员必须站要站得、坐要坐得,手要稳要狠,尤其是让不可移动文物“回去”的难度之高,常人难以想象。有时,在崖壁边修复,需要站到脚手架上,头一歪、手一举,往往就是一个多小时。
彭柳升的任务是对千手观音的残缺部位进行补形或造型,完全没有修复经验的他天天挑灯夜读,“恶补”专业知识,到四川、河北、山东等地的30多个石窟进行实地考察,反复学习钻研先进的技术手段。
千手观音造像的主手部分残损严重,脱落部分仅包覆了一块红布,修复难度较高,是一块“硬骨头”。彭柳升与同事一起,调查研究近一年时间,最终利用三维成像等技术完成了修复。
从2011年3月至2015年6月,彭柳升全程参与了千手观音造像的抢救性保护工程。千手观音主尊共有800多只手,他参与修复了100多只。
当千手观音抢救性保护修复工程通过验收之时,彭柳升流下了激动的眼泪。
“文物保护修复是一项非常重要而光荣的任务,光靠我们这代人是远远不够的。”彭柳升的脚步没有停止,他又先后参与了甘肃敦煌榆林窟3窟西壁、北壁及南壁西侧的壁画修复、东千佛洞的修复保护等工作以及多项大足石刻保护的重点工作。
文物的生命是有限的。为了记录当下大足石刻的“模样”,近些年,彭柳升又开始在工作之余复制雕刻大足石刻,“我们的工作就像接力棒,通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努力,把祖先留下的珍贵文化遗产完好无损地保存下去”。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