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菊:身残志坚把业创
经开区帝豪制衣厂是一家有着20多名工人的小企业,他的老板杨进菊是一名腿脚不便的残疾人。从异乡漂泊到返乡创业,杨进菊用她瘦弱的双肩顶住了所有的质疑和嘲讽,并以她不利于行的双腿在遍地荆棘中踏出了一条越来越敞亮的创富之路。
“从小就晓得我是残疾人,但是我一样有手有脚,也不比健全人差到哪去。”说起自己的残疾,杨进菊很坦然。
1991年,刚刚初中毕业的杨进菊选择了出身社会,在大足城里开起了一家缝纫店,因为手艺好,顾客络绎不绝,在一年多以后,杨进菊又开起了一家干洗店。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期,随着大型制衣厂在沿海的兴起,定制衣服的生意越来越不好做,才20多岁的杨进菊看着生意越发惨淡,毅然决定外出务工。
2000年春节后,杨进菊来到福建一家大型外贸制衣厂。虽然腿脚不便,但她的缝纫手艺炉火纯青,做工件比另外的组员更快更好。仅仅一年后,杨进菊便凭着自身努力考进了该厂的设计部,专门按图纸缝制样板。
随后的一路,杨进菊做到了设计部的技术组长,又调任一线车间的生产组长。2010年初,杨进菊从该厂生产车间主任的职位上离职,她用十年时间完成了从一个普通缝纫工到中层管理干部的华丽转身。
家是杨进菊永远的眷恋。2011年底,杨进菊选择原川汽厂的一个小车间开起了自己的制衣厂,迈出人生的第二次创业路。
才开厂那会儿,杨进菊只有四五个工人,她白天忙着进货、联系业务、送货,晚上还要赶工,短短两个月就瘦了一圈。
后来,随着她的产品一批批出货,保质保量的信誉和口碑慢慢建立,她的业务渐渐多了起来,工人也慢慢扩招到了十多个。杨进菊渐渐松了一口气,正摩拳擦掌准备扩大生产,现实却和她开了一个玩笑。
“去年的经济形势放缓,和我合作的很多公司突然就倒闭了,我的订单突然就少了三分之二,货款也没收回来。”杨进菊说,这种状况持续到今年5月变得更加严重。自己接不到单,垫着的货款还没收回来,二十几个工人等着发工资,当时的艰难状况让她几乎崩溃。
然而,天无绝人之路,。不久就在朋友的帮助下,得到了一笔注资,解了燃眉之急的同时,也正式迁厂扩能。
如今,杨进菊与一家颇具实力的外贸企业达成了长期合作,生产的冲锋衣、防寒服及衬衫等出口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听着厂里缝纫机运转的声音,我就踏实不少。”杨进菊说,自己现在很有信心在明年将工人扩招至50个,同时,她也不忘照顾于自己同病相怜的残疾人,愿意招收适龄的残疾工人,帮助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记者吕俊池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