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红岩车桥:实施智能化改造提升核心竞争力
车桥生产线
生产车间
2018年,上汽依维柯红岩车桥有限公司着力强化制度管理,积极加快智能化改造步伐,不断加强新技术开发力度,紧紧抓住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有限公司市场销售持续增长的良好机遇,生产车桥总成15.8万根、同比增长24.5%,实现产值18.8亿元、同比增长31%,连续三年上榜经开区“工业企业十强”,从2016年第十位上升至第四位,成为经开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中的佼佼者。
智能化改造促产能提升
“车桥公司承继了红岩车桥的优秀品质,是一个装备优良、工艺先进、技术领先、管理精益的现代化车桥制造基地。”该公司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张显明告诉记者,“我们在上汽依维柯红岩公司现有成熟的红岩车桥技术基础上,结合国内外用户的需求,引进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意大利菲亚特系列车桥技术,并自主开发出技术升级、同步世界的型谱齐全、12个系列的新型车桥。新型车桥覆盖5.5吨—16吨级前桥、10吨—16吨级单级桥、13吨—40吨级双级桥,继续保持了红岩车桥可靠、耐用的优势,并具有承载力强、整体性能好、安全性高等突出特点。”
谈及智能化改造,张显明说:“我们从车桥公司规划建设时就按照智能化发展的方向进行投入,原有的生产设备正一步一步退出生产一线,通过新增先进的、具有世界一流水平的生产设备,我们现在的自动化生产率已达46%,较好地实现了以智能化改造促进产能提升的预期目标。”
据了解,该公司紧紧抓住智能化改造这个重要工作,在机加工、装配工位等关键设备上敢于投入,采购了日本大隈的加工中心等一系列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生产设备,接下来将在涂装生产线新上至少四台机器人,在今年底时实现48%的自动化生产率,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两个百分点。
“公司今年在智能化改造上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现在已有79台套数控智能化设备在生产一线发挥着重要作用。最明显的就是我们的产品质量得到了有效保障,过程工艺能力指数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工作效率提升明显,用工成本降低10%以上,jph值(每小时工作量)提高20%以上,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有力地助推了产能的不断提升。”公司技术负责人雷军告诉记者。
技术创新助竞争力凸显
在“荣燕萌创新工作室”,记者对该公司的技术创新有了直观的感受。该创新工作室以“创新、创效、拓展、提高”为指导方针,依托工厂运营处技术力量为基础,以保障现场生产运行为前提,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发挥团队成员优势特长,以创新为突破口锻炼培育队伍,不断完善改进提升装备效率。
“我们的创新工作室承担了公司全部生产设备的维修维护和新工艺、新技术开发工作。自成立以来,在技能传承培训、技术创新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工作室带头人荣燕萌告诉记者,“我们工作室积极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现在团队总人数达58人,其中骨干维修技工近30人,从事技术创新研发的主要技术骨干近10人,培养出了像倪伟同志这样的‘2016—2018年度重庆机电集团首席技师’。”
据了解,通过“荣燕萌创新工作室”的带头作用,该公司在后备技术人才培养、新技术开发运用和节能降耗等方面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
据统计,2015年至2018年,工作室共完成创新及攻关项目共65项,取得经济效益近4500万元;开展技能培训79次,让众多的一线职工接受创新意识和新技术的培训,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并取得了“水性漆涂装线废渣的收集装置”“收集水性漆涂装线废渣的废渣刮除装置”“ck3850数控车床刀架转位复位机构”“减速器装配线升降机装置改造”等9项实用新型专利,自主设计的“装配车间单级桥减速器线压测机拆卸装置”和“装配功能提升装置”正在申请实用新型专利,有望今年年底通过审核。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工作室在去年5月份通过自身的努力,成功找出了从日本进口的加工机床渗水导致电机和主轴损坏的根本原因,让日本技术专家心服口服,为公司减少了130万元的损失。更重要的是,团队通过自身努力成功研发出机床防水装置,彻底解决了问题发生的根源。
技术人才的普及和技术创新的开发应用,让车桥公司的核心竞争力不断凸显,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领先者。
长远规划谋全新发展
“今年1—4月,我们已经生产车桥总成6.3万根,同比增长3%。按照这个进度,今年的产能将达到18万根桥总成。”张显明对记者说。
据了解,该公司的二期一阶段建设已全面启动,11台机加工设备已全部安装到位,最快在今年6月底完成主体设备投入,然后通过安装调试进入试生产,产能将达到22.5万根桥总成/年。
该公司还有自己的5年规划,通过智能化改造和新上生产线,着力开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的多系列、多谱型车桥,将力求实现年产30万根桥总成的目标,在保障上汽依维柯红岩商用车年产10万辆整车需求的同时,充分满足轻量型、标载型、重载型、超重型、窄体车等重卡细分市场需求以及整车和车桥的技术不断向大扭矩、低噪音、高效率、宽速比、长寿命和低成本的方向发展。届时,该公司的年产值可达33亿元,成为国内同行业中极具竞争力的桥总成生产企业。本报记者犹骥见习记者何柏江文/图
账号+密码登录
手机+密码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